posts - 80,comments - 749,trackbacks - 2
今天从老家赶回来,预示着新年的喜庆日子正式结束了,虽然上班要等到21号,但我也要为上班做些准备了,毕竟是刚从大学园子里出来的娃娃,工作是要自己抢着做的。

今天有兴致说一说Gmail了,因为好多好多兄弟还不太了解这个好东东的背景。Gmail的G有两层含义,一是说它有一个G,二是说它是由Google提供的。说它是个好东东也不太准确,因为当2004年4月1日,Google正式宣布Gmail进入评测阶段时,它是唯一一个1G的免费邮箱,但是现在这样的邮箱已经遍地都是了,Gmail强大的吸引力也被减去了一半。

关于另一半,这就有个说法了。不知道大家晓不晓得“六度分隔”和“150法则”这两个社会学原理。下面这段文字摘录自《社会性软件及其在中国的异化》一文(Google上到处都是,我也不知道是谁写的了):

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论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于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你与布什之间相隔几个人?换一个问法,你通过几个人可以认识布什?如果说是六个人,你可能会不相信。但是这确实是来自一项社会调查的结论: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Stanley Milgram 在1967年做过的一次连锁信试验(链接到哥伦比亚大学今天用email进行的同样实验),实验的结果就是今天在社会关系研究中常说的“六度分隔”。你也许不认识布什,但是在优化的情况下,你只需要通过六个人就可以结识他。六度分隔说明了社会中普遍存在一些“弱链接”关系,但是却发挥着非常强大的作用。有很多人会体会到自己在找工作时候这种弱链接的效果。

    Jon Kleinberg 把这个问题变成了一个可以评估的数学模型,并发表在自己的论文“The Small-World Phenomenon”中。我们经常在与新朋友碰面的时候说“世界真小”,因为往往可能大家有共同认识的人。Jon的研究实证了这个观点。

    曾经“六度分隔”理论只能作为理论而存在。但是,互联网使一切成为现实。

    六度理论的发展,使得构建于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络之上的应用软件越来越人性化、社会化。软件的社会化,即在功能上能够反映和促进真实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交往活动的形成,使得人的活动与软件的功能融为一体。六度理论的发现和社会性软件的发展向人们表明:社会性软件所构建的“弱链接”,正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50法则(Rule Of 150)

    从欧洲发源的“赫特兄弟会”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民自发组织,这些组织在维持民风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有趣的是,他们有一个不成文的严格规定:每当聚居人数超过150人的规模,他们就把它变成两个,再各自发展。

    “把人群控制在150人以下似乎是管理人群的一个最佳和最有效的方式。”

    150法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比如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sim卡只能保存150个手机号,微软推出的聊天工具“MSN”(也是一种SS)只能是一个MSN对应150个联系人。

    150成为我们普遍公认的“我们可以与之保持社交关系的人数的最大值。”无论你曾经认识多少人,或者通过一种社会性网络服务与多少人建立了弱链接,那些强链接仍然在此次此刻符合150法则。这也符合“二八”法则,即80%的社会活动可能被150个强链接所占有。

基于这两个原理,网络社区有了新的玩法:

1。首先,一个社区被建立。建立社区的人拥有这个社区的根权限,这个权限允许邀请n(>=6)个人加入本社区。未被邀请的人不能加入。

2。被根权限邀请的人每人可以再邀请n-1个人,这些被邀请的人(重复的邀请无效)每人可以再邀请n-2个人,直到第七阶的人,他们不能从父权限中继承任何邀请权,因此他们谁也不能邀请。未被邀请的人不能加入。

3。不守社区章程的人(比如在社区内部发送垃圾邮件或传播色情内容)被踢出社区,邀请他的人也不能再获得邀请权。但若邀请函发出固定时间后,如两周,被邀请人没有加入社区,则视为邀请无效,邀请他的人还可以重新选择别人邀请。

4。当社区人数超过150人时,社区将被拆分,社区的创建者将同时拥有这两个社区。原社区里的人可以自由选择两个社区中的一个加入。

5。当上面的过程全部完成后,社区停止加入,直到社区人气过少为止。

通过这种方法建立的社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社区也很少会有干扰。可是Gmail并不是社区,它只是在测试期间,借用这两个法则控制评测者的数量和能力,包括其email使用率,相互交流程度和IT技术水平。目前的迹象表明,Gmail很可能会在测试期结束以后提供公开的邮箱注册,到那时, Gmail另一半的神秘性和吸引力也就完全失去了。

但是,Gmail有其另外的长处,也是可圈可点的。比如它主张使用label标识邮件的关键字,因此它没有提供文件夹功能。比如它用Google的搜索引擎搜索邮件,快速而智能。比如它的反邮件功能强大无比,据说使用了人类智慧的结晶——神经网络AntiSpam算法。再比如它快速而完美的基于 WEB的访问界面,含自动刷新功能等等等等。

Gmail泡泡

posted on 2005-02-15 18:10 Brian Sun 阅读(1903) 评论(10)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软件

FeedBack:
# re: 关于Gmail
2005-02-18 23:17 | Frank
有道理! 靠, 找布什也就六个人, 顿时找工作的信心倍增!!:)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关于Gmail
2005-02-19 08:56 | briansun
你这到提醒了俺,俺去大学找几个活力派来搞个调查吧,名字就叫“找工作至少需要几个人”,或者是“一个人找到自己托付终身的工作至少需要换几次”!怎么样?不错吧。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关于Gmail
2005-02-21 02:15 | Frank
好像'至少'应该换成'至多'吧?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关于Gmail
2005-02-21 13:50 | Brian Sun
哪里?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关于Gmail
2005-02-21 19:54 | Frank
'找工作至多需要几个人','一个人找到自己托付终身的工作至多需要换几次'.........好像应该是这样吧??是不是啊?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关于Gmail
2005-02-21 20:03 | tacyuko
发现新浪发到gmail的邮件容易出现无法挽救的乱码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关于Gmail
2005-02-21 23:23 | Brian Sun
建议用客户端软件收发gmail,gmail在页面上确实不太好处理这个问题,但也有人成功过。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关于Gmail
2005-02-21 23:23 | Brian Sun
Frank讲的对,就把你的评论当作帮我修改了吧。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关于Gmail
2005-04-07 09:54 | aucs
有道理!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关于Gmail
2005-04-08 03:44 | Brian Sun
有道理吧。。。呵呵。。。有空常来逛逛哦,还有更有道理的还在后面呢。。。做广告啊。。。
  回复  更多评论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