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萌发出这种想法,特地写了一篇贴在这里,如果已经有哪位大牛有过了这样的想法,请回帖,共同探讨;如果哪位大牛一眼就看出了这种想法中的天真之处,也请回帖,不吝赐教。
很多企业——尤其是以产品著称的企业——在同一个产品分类下一般都会设有两条产品线,分别表示主流产品和前卫产品,当然也可以表示高端产品和中端产品、个人产品和企业产品等等。当然这也不排除很多成功的企业在某个产品分类下只有一个产品线的例子,但那多数是由于行业的特殊情况所至,不再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我不用眼睛也可以举出很多证明上面说法的例子来,下面的列表展示了很多这样的例子:
Microsoft / Windows 9x / Windows NT (过去)
Microsoft / Windows xp home / Windows xp pro (现在)
Macromedia / Flash MX / Flash MX pro
Symantec / Norton AntiVirus / Symantec AntiVirus
Real Networks / RealOne Player / RealPlayer
RedHat / Fedora Core / RedHat Linus Enterprise
Borland / JBuilder / JBuilder pro
Mozilla / Firefox+Thunderbird+Sunbird / Mozilla Suite
Sun Microsystems / Netbeans / Sun Studio
IBM / Eclipse / Websphere Studio Application Developer
Tencent / QQ / IM
用友软件 / U8 / NC
。。。 / 。。。 / 。。。不做无用的列举工作了,这些足已经说明问题。这样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益处,比如说客户分类明确啊、产品定价清晰啊什么什么的多了去了,但也不在这篇文章的讨论之内,这篇文章有更重要的问题要谈谈。
我们都知道上面的列表中有几款产品线是臭名昭著的,把它们挑出来,其实也就是Windows和Sun Studio。但是我相信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企业在维持着臭名昭著的两条产品线。我不是刻意贬低他们,其实我对Sun公司一直是怀有敬意的。他们之所以会这样,包括微软,是有苦衷的。这些苦衷来自这几个方面:
1。老客户。 老客户是大公司最大的利润来源,也是他们技术上最大的绊脚石。多数老客户会认为a.保护他们以往对软件的投资是软件公司的一大任务,对于这个任务,软件公司应无条件接受。b.软件公司必须实现以前所做过的任何对他们有利的承诺。c.软件公司不应该在客户的项目中使用新技术,在该技术没有在其它项目中用过并取得全球性好评的情况下。
2。以往确立的技术标准。
软件企业常会发布一些由本公司制定的技术标准。企图以此作为竞争壁垒,将竞争者阻止在城池之外。在大公司眼里,这些技术标准非常重要,它决定了大公司能不能留住合作伙伴的芳心,所以他们都会使出浑身解术支持这些技术标准。事实上我们想一想就知道在软件界,由非经济型软件组织制定的标准屈指可数。其结果就是,这些技术标准一旦变得落后了,软件企业再想改变它,即使是大公司,都会难上加难。
3。股东。 软件公司的股东不见得是软件专家,他们是市场专家,他们不在乎你的技术会不会被程序员骂,他们只在乎技术会不会被客户骂。还有更可怕的,那就是人都护短,如果董事会决定研发一项没有前途的技术,他们永远都不会承认这个决定是错误的。
4。竞争对手,或是超大规模的合作伙伴。
在某些问题上这两者扮演同样的角色。他们的决策会直接影响到软件企业对技术走向的开发。毕竟,多一个朋友少一个对手对谁都没有坏处。
5。新的大客户,包括老客户的新要求。 某些大客户要求公司提供一些新的功能,这些功能可能会和上面三条中的某一条或几条相矛盾,这时软件企业既不想放弃作为利润源泉的老客户,也不愿意放弃争取新的客户,于是他们往往会自作聪明的选择一种折衷的方法,或干脆提供两个不同的产品特性,两种不同的服务,并将这两组客户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市场细分。有时这会使人们得到哭笑不得的结果,但只要客户没有充足的理由放弃该软件企业,该企业就有机会将黑锅交给另一类客户群体去承担。于是他们会对老客户说,这是新客户的要求,而又对新客户说,这是老客户的最爱。
当面对这些问题时,软件企业虽不能说到了生死两难的境地,但起码也不能使本企业的技术天才们放手去干。笔者在这里提供了一套拍脑袋想起的方法,是否行的通,就要等待软件企业的决策者们去实践了。
以微软公司为例,Windows存在的绝大部分问题在于微软必须保证老客户开发的基于老版本windows的应用程序,因此每个版本的windows在发行时,虽然微软也想将代码重写一些,使用一些操作系统界的新特性,但又因为要顾及以往确立的技术标准进退维谷。我的建议是,微软公司应该为自己准备一块开放的试验田。比如推出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也可以不以windows命名,(由于不能再叫“体验版”),我暂时称之为doors。doors是由全新的内核组成,不完全兼容之前版本的windows,也不必向前兼容(也就是doors的下一个版本不必兼容上一个版本),免费下载,部分组件开源,开源的部分可以遵循某个“规范性开源”许可证,(类似Sun的SPL),底层安全技术不开源。倘若真能如此,这块试验田基本上可以解决上面说的大部分问题,不信你听。
1。老客户。 老客户可能根本不会用这个操作系统。而会继续使用windows,微软也会继续发行windows,毫不含糊。而某些思想开放的老客户可能部分的使用 doors,但由于开源许可证的存在,当他们在使用doors时微软不必承担除安全责任外的任何责任。
2。以往确立的技术标准。 继续执行。windows永不变心。但是doors上的部分技术如果试验成功,取得技术界的一致好评,则微软可以放心大胆的用在下一个版本的 windows上。此时微软不但没有减弱对老技术标准的支持,反而将新技术标准的发布时间整整提前一个(或半个)产品周期。技术标准有了更好的独立性表示,也就更能受到人们的亲睐。
3。股东。
由于doors可能依靠于contributor,公司在doors上的投资可能都不如一个Outlook大,大概和MSN Messenger差不多。
4。竞争对手,或是超大规模的合作伙伴。 在操作系统领域微软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Linux阵营,没关系,由于doors是开源的,它大可以模仿Linux的某些做法,抄袭特性和吸引大批技术专家的倒戈行为甚至有可能对对手造成致命打击。
5。新的大客户,包括老客户的新要求。
与前几条矛盾的新要求会首先在doors上实现,而不是windows,这样选择权就自然落到了客户手上。新客户可以选择放弃自己的想法,使用 doors,或者——更明智的,先使用doors,如果这不是客户想要的特性就放弃或要求微软改进,如果是的,别担心,你可以选择下个版本的 windows,它将是个既具有这个特性又对你正在使用的windows兼容。这好比我去电影院看电影,可是上一场还没有散场,于是我就找个位子坐下来,要点瓜子和饮料,一边等待电影散场,一边可以把这里当成KFC,尽管KFC从没有卖过瓜子!无论新客户作出怎样的选择,他都没有掏出微软的手掌心。
例子讲完了,现在进入总结呈词阶段。
在一个产品分类下面拥有两条产品线的软件企业可以选择开发第三条产品线,既非主流产品,也不是高端应用,而是新特性的试验品,试验品可以起一个非主流的名字,试验区为开源社区,试验对象既有部分技术天才,又充满了新老客户。试验品无需对任何产品100%兼容,包括其它两条产品线和以往发布的第三种产品,只要能起到预期的试验效果就行了。这就是我的想法,见笑了。
做软件的泡泡
posted on 2005-02-26 02:23
Brian Sun 阅读(2352)
评论(14)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软件 、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