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80,comments - 749,trackbacks - 2
最近突然萌发出这种想法,特地写了一篇贴在这里,如果已经有哪位大牛有过了这样的想法,请回帖,共同探讨;如果哪位大牛一眼就看出了这种想法中的天真之处,也请回帖,不吝赐教。

很多企业——尤其是以产品著称的企业——在同一个产品分类下一般都会设有两条产品线,分别表示主流产品和前卫产品,当然也可以表示高端产品和中端产品、个人产品和企业产品等等。当然这也不排除很多成功的企业在某个产品分类下只有一个产品线的例子,但那多数是由于行业的特殊情况所至,不再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我不用眼睛也可以举出很多证明上面说法的例子来,下面的列表展示了很多这样的例子:
Microsoft / Windows 9x / Windows NT (过去)
Microsoft / Windows xp home / Windows xp pro (现在)
Macromedia / Flash MX / Flash MX pro
Symantec / Norton AntiVirus / Symantec AntiVirus
Real Networks / RealOne Player / RealPlayer
RedHat / Fedora Core / RedHat Linus Enterprise
Borland / JBuilder / JBuilder pro
Mozilla / Firefox+Thunderbird+Sunbird / Mozilla Suite
Sun Microsystems / Netbeans / Sun Studio
IBM / Eclipse / Websphere Studio Application Developer
Tencent / QQ / IM
用友软件 / U8 / NC
。。。 / 。。。 / 。。。


不做无用的列举工作了,这些足已经说明问题。这样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益处,比如说客户分类明确啊、产品定价清晰啊什么什么的多了去了,但也不在这篇文章的讨论之内,这篇文章有更重要的问题要谈谈。

我们都知道上面的列表中有几款产品线是臭名昭著的,把它们挑出来,其实也就是Windows和Sun Studio。但是我相信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企业在维持着臭名昭著的两条产品线。我不是刻意贬低他们,其实我对Sun公司一直是怀有敬意的。他们之所以会这样,包括微软,是有苦衷的。这些苦衷来自这几个方面:

1。老客户。
    老客户是大公司最大的利润来源,也是他们技术上最大的绊脚石。多数老客户会认为a.保护他们以往对软件的投资是软件公司的一大任务,对于这个任务,软件公司应无条件接受。b.软件公司必须实现以前所做过的任何对他们有利的承诺。c.软件公司不应该在客户的项目中使用新技术,在该技术没有在其它项目中用过并取得全球性好评的情况下。

2。以往确立的技术标准。
    软件企业常会发布一些由本公司制定的技术标准。企图以此作为竞争壁垒,将竞争者阻止在城池之外。在大公司眼里,这些技术标准非常重要,它决定了大公司能不能留住合作伙伴的芳心,所以他们都会使出浑身解术支持这些技术标准。事实上我们想一想就知道在软件界,由非经济型软件组织制定的标准屈指可数。其结果就是,这些技术标准一旦变得落后了,软件企业再想改变它,即使是大公司,都会难上加难。

3。股东。
    软件公司的股东不见得是软件专家,他们是市场专家,他们不在乎你的技术会不会被程序员骂,他们只在乎技术会不会被客户骂。还有更可怕的,那就是人都护短,如果董事会决定研发一项没有前途的技术,他们永远都不会承认这个决定是错误的。

4。竞争对手,或是超大规模的合作伙伴。
    在某些问题上这两者扮演同样的角色。他们的决策会直接影响到软件企业对技术走向的开发。毕竟,多一个朋友少一个对手对谁都没有坏处。

5。新的大客户,包括老客户的新要求。
    某些大客户要求公司提供一些新的功能,这些功能可能会和上面三条中的某一条或几条相矛盾,这时软件企业既不想放弃作为利润源泉的老客户,也不愿意放弃争取新的客户,于是他们往往会自作聪明的选择一种折衷的方法,或干脆提供两个不同的产品特性,两种不同的服务,并将这两组客户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市场细分。有时这会使人们得到哭笑不得的结果,但只要客户没有充足的理由放弃该软件企业,该企业就有机会将黑锅交给另一类客户群体去承担。于是他们会对老客户说,这是新客户的要求,而又对新客户说,这是老客户的最爱。

当面对这些问题时,软件企业虽不能说到了生死两难的境地,但起码也不能使本企业的技术天才们放手去干。笔者在这里提供了一套拍脑袋想起的方法,是否行的通,就要等待软件企业的决策者们去实践了。

以微软公司为例,Windows存在的绝大部分问题在于微软必须保证老客户开发的基于老版本windows的应用程序,因此每个版本的windows在发行时,虽然微软也想将代码重写一些,使用一些操作系统界的新特性,但又因为要顾及以往确立的技术标准进退维谷。我的建议是,微软公司应该为自己准备一块开放的试验田。比如推出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也可以不以windows命名,(由于不能再叫“体验版”),我暂时称之为doors。doors是由全新的内核组成,不完全兼容之前版本的windows,也不必向前兼容(也就是doors的下一个版本不必兼容上一个版本),免费下载,部分组件开源,开源的部分可以遵循某个“规范性开源”许可证,(类似Sun的SPL),底层安全技术不开源。倘若真能如此,这块试验田基本上可以解决上面说的大部分问题,不信你听。

1。老客户。
    老客户可能根本不会用这个操作系统。而会继续使用windows,微软也会继续发行windows,毫不含糊。而某些思想开放的老客户可能部分的使用 doors,但由于开源许可证的存在,当他们在使用doors时微软不必承担除安全责任外的任何责任。

2。以往确立的技术标准。
    继续执行。windows永不变心。但是doors上的部分技术如果试验成功,取得技术界的一致好评,则微软可以放心大胆的用在下一个版本的 windows上。此时微软不但没有减弱对老技术标准的支持,反而将新技术标准的发布时间整整提前一个(或半个)产品周期。技术标准有了更好的独立性表示,也就更能受到人们的亲睐。

3。股东。
    由于doors可能依靠于contributor,公司在doors上的投资可能都不如一个Outlook大,大概和MSN Messenger差不多。

4。竞争对手,或是超大规模的合作伙伴。
    在操作系统领域微软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Linux阵营,没关系,由于doors是开源的,它大可以模仿Linux的某些做法,抄袭特性和吸引大批技术专家的倒戈行为甚至有可能对对手造成致命打击。

5。新的大客户,包括老客户的新要求。
    与前几条矛盾的新要求会首先在doors上实现,而不是windows,这样选择权就自然落到了客户手上。新客户可以选择放弃自己的想法,使用 doors,或者——更明智的,先使用doors,如果这不是客户想要的特性就放弃或要求微软改进,如果是的,别担心,你可以选择下个版本的 windows,它将是个既具有这个特性又对你正在使用的windows兼容。这好比我去电影院看电影,可是上一场还没有散场,于是我就找个位子坐下来,要点瓜子和饮料,一边等待电影散场,一边可以把这里当成KFC,尽管KFC从没有卖过瓜子!无论新客户作出怎样的选择,他都没有掏出微软的手掌心。

例子讲完了,现在进入总结呈词阶段。在一个产品分类下面拥有两条产品线的软件企业可以选择开发第三条产品线,既非主流产品,也不是高端应用,而是新特性的试验品,试验品可以起一个非主流的名字,试验区为开源社区,试验对象既有部分技术天才,又充满了新老客户。试验品无需对任何产品100%兼容,包括其它两条产品线和以往发布的第三种产品,只要能起到预期的试验效果就行了。

这就是我的想法,见笑了。

做软件的泡泡



posted on 2005-02-26 02:23 Brian Sun 阅读(2353) 评论(14)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软件管理

FeedBack:
# re: 第三条软件产品线
2005-02-26 12:25 | dudu
Doors!你太有创意了! : )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第三条软件产品线
2005-02-26 13:31 | dudu
我觉得兼容性是一个软件产品必不可少的特性, Windows的成功也是因为对兼容性的重视, 兼容性是为了保护用户的投资, 是真正从用户的角度去考虑。苹果MAC操作系统是个优秀的产品,我觉得缺乏对兼容性的重视也是它很难流行的原因之一。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第三条软件产品线
2005-02-26 23:32 | Brian Sun
兼容性分三个方向讲,一个是自兼容,即兼容本体系的产品,比如Office组件间相互兼容,Windows XP和Windows 2K明明是采用不同的内核,确几乎相互兼容90%以上的应用。

另一个是横向兼容,是讲本产品与其它同类产品的兼容性,这种兼容性多数是根据大企业或第三方机构所发布的标准来定的。比如StarOffice声称自己和Office兼容的很好。

第三种兼容性就是纵向兼容,意思是本产品能兼容多种平台,或兼容很多下游软件商的产品。比如StarOffice兼容很多操作系统,Linux、Solaris、Win32,但是Office却只兼容Windows。

苹果的Mac体系产品和MacOS X操作系统确实是值得崇拜和研究的对象。我们都知道它不兼容IBM PC体系,但并不是说它缺乏兼容性,相反,它的自兼容和横向兼容都做的很好了,现在在MacOS X上已经可以运行多款微软产品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Media Player、Microsoft MSN Messenger等等,加上以前就对它支持的Adobe,Coral,Java,Mozilla,Macromedia,EA,暴雪等品牌,苹果产品已经对PC兼容的很好了。他们唯一不放弃的就是纵向兼容性,也就是说MacOSX不能在PC上跑(尽管它用的是类Unix内核),而Mac系列个人电脑也不能用Windows/Linux。这样做的好处是

a.几乎没有苹果电脑能感染的病毒。

b.由于没有其它厂商可以生产苹果的个人电脑,保证了它的质量、售后服务和市场形象。

c.由于没有消耗资源的Windows,苹果机的性能非常好,使其可以胜任高性能图形工作站的角色。

d.有限的应用杜绝了很多横向兼容性问题,使其bug的数量呈几何级数递减。并可以专注于设备的外形设计。

e.有限的硬件供应商使升级频率减少,耐用性大大加强,一般的苹果电脑使用十年以上是没有问题的。

f.独特的定位使得IBM、HP、Dell等“黑手”无法撼动苹果“个人电脑之王”的称号,苹果也是据我所知的唯一一个在某领域各方面都击败Sony的企业。

想买苹果产品的泡泡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第三条软件产品线
2005-03-01 20:08 | dudu
我在网上看过文章, 说MacOS X操作系统推出新版本时, 对兼容性方面做得不是很好, 一些为旧版本开发的软件无法运行在新版本, 给应用软件开发商带来了不少麻烦。但这不会影响MacOS X是个出色的软件!
苹果是一个追求完善的公司, 将电脑与软件当作艺术品来制作! 国内什么时候出现这样的公司!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第三条软件产品线
2005-03-03 15:57 | Brian Sun
说得对,MacOS X确实对MacOS支持的不是很好,前者是苹果公司在彻底抛弃了原来的操作系统架构之后完全重做的,采用了类Unix内核。后者是原来的产品,从八十年代末就开发了,使用的是Windows第三版以前的内核(Windows95是第四版。。。。。),两者不能很好兼容是很正常的事,但是身为硅谷和好莱坞都著名的双料大腕,苹果公司显示出了一个业界领导人应有的风采,给予了合作伙伴不少的支持。要知道,每个新版的图形工作产品或媒体产品如Photoshop都是先发布苹果版再发布PC版的,可见苹果对软件供应商的支持远多于某些厂商。
(这又给了我们一个启事,既然像苹果这么大的公司都可以选择如此大规模的变革——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第三条软件产品线
2005-04-10 10:11 | lxwj
问题没有那么简单,微软不是没有竞争对手,面对自己的敌人,这样的大公司会把自己的创意...心血....免费的打包成doors扔出来?

问题就在这里,哪怕这个所谓的Doors真的获得了好评...又如何,万一这个好评的东西跟原先的windows的操作习惯或者兼容性(很有可能,因为整个doors是重新写的)有很大出入,那么就不容易融入到windows里面,这样的话,要么微软真的出个doors开卖,要么这些好的东西,会被对手看中,实现到自己的软件里面,反正他们没有windows那样的包袱....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第三条软件产品线
2005-04-10 16:04 | Brian Sun
微软是有竞争对手的,但是没有人要求微软把所有的创意、心血都扔出来啊。。。。。。只要微软把不能放进Windows或暂时不能放进Windows的技术拿出来让开源社区为它完善,就很能成气候了。

还是那句话“怕兄弟的就别当老大”,怕别人学是借口吗?IBM就没有人学了吗?它不还是照样把Visual Age for Java都拿来开源了,才抛砖引玉有了Eclipse!华尔街为IT界准备了三个奇迹:ICQ、Netscapte和RedHat,哪一样不是上市当天市值翻上近10倍的,哪一样不是开源的,哪一样不怕别人学呢?!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第三条软件产品线
2005-04-10 17:28 | lxwj
换句话说,技术方面,是微软占优势....
既然如此,微软又何必把自己的创新提前扔出来呢?

他大可以等到社会真的需要,或者要求他改进的时候,才把新技术----不管是别人的,还是自己实验室里面的----加到自己的软件里面~

想想微软对自己技术的保护....或者想想微软靠什么赚钱的....有好的需要完善的技术,他是会扔出来大家一起完善,还是闷声不断的内部改进,然后专利...卖钱....而且,现在的问题是,小创新越来越值钱....谁知道现在不起眼的小创意,以后会不会成为摇钱树....

所以说,上面的提法,没那么简单...

ICQ、Netscapte和RedHat...并不是这三样东西上市,是相对应的公司....而拥有这些软件的公司在相关领域没有绝对的控制力,微软恰恰相反...

只是想说,大象跳舞,没那么简单....大象要是想跳舞,就不会成为那么壮的大象了....

前面说Apple,Apple是大象么?其实它只是个苹果...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第三条软件产品线
2005-04-10 18:43 | Brian Sun
呵呵,这位仁兄显然不了解管理学,“大象跳舞”是管理学上的一个术语,也是一种基本假设,最先提出这个假设的是IBM,而现在管理学界的基本论调是“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第三条软件产品线
2005-04-10 18:53 | Brian Sun
还要谈谈历史,ICQ上市的市场上只有一个聊天工具,那就是ICQ本身,它是完全有绝对控制力地,Netscape上市的时候市场上有好几个互联网工具了,比如Mosaic,但是用过Mosaic的人都知道,它和Netscape是一个档次上的吗?至于RedHat,由于GPL的存在,我承认它没有绝对控制力,可是无数Linux版本都是在RedHat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技术含量极高的企业。

那么,谁最没有控制力呢?微软!想想微软的MSN Messenger吧,微软本希望这个产品能给它带来“协作软件”的高帽子,可是它至今仍然在和QQ斗争,而且MorgenStanley的一份调查结果表明,微软的MSN从未战胜过QQ。再看看微软的Media Player,它在播放软件领域有控制力吗?再看看.NET Framework,这个微软花了5年多时间研发和推崇的主流开发工具吧,连它自己的设计师都跑了出来大声疾呼“.NET原本很有前途,可惜死于微软的垄断之手!”微软的操作系统能说有控制力吗?连IE的份额都保不住啦!唯一值得微软骄傲的就是它的Office,这个我在别的文章中也提到过,确实是个设计上很优良的产品,只可惜大部分不是微软自己写的。。。。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第三条软件产品线
2005-04-11 22:33 | lxwj
我是说,拥有这些软件的公司,没有绝对的控制力....

不是说产品....
产品再好,占有率再高,公司也不一定能有控制力....Netscape就是很好的例子....

Windows+Office,足够微软控制庞大的桌面市场,占领市场的是产品,但是控制的,肯定是背后的人和公司,MSN Messenger是还不够分量,但是想想它用了多久就攻破了ICQ,Yahoo甚至是QQ绝对掌控的中国市场....

微软不需要这些东西来赚钱,所以大可以免费送出~也只是免费,还不是开源~

那么对于有可能成为摇钱树的创意,它会如何?
是的..看看.NET Framework....就算成了这样,微软还不是没去开源...为何,好的创意,情愿抹煞,也决不给敌人使用....狠正常的策略...

这个女人我得不到,你们谁都别得到...哈哈哈哈....

-_-!

大象真的能跳舞么?
IBM叫嚷着大象也要跳舞的时候,他还是大象么?可能只是瘦的不成样子的豺狼了....跳起舞来的代价又是如何....微软能扔什么?Windows还是Office?或许十几年后,他会,因为那个时候这些都不赚钱了....

IE的份额都保不住啦....呵呵~~用Windows的人就会去用IE....或者说,用Windows的人,就离不开IE...-_-!虽然不是好值得骄傲得事情,不过事实如此~~
操作系统真的没有控制力么?不然其它系统能被打压成这样子?还是在微软在这场斗争中,只是小打小闹的状况下...要是微软像当年对付Netscape那样,全力进攻,谁知道会怎样....反正人家脸皮就是厚...

我只是认为微软不会去做这第三条开源的产品线...而已...

另外管理学上的大象跳舞是说,对于像IBM这样庞大的官僚性组织,怎样及时掌握信息,焕发活力....另外,IBM的那个CEO开始接受IBM的时候,IBM已经是到了不得不转型的步骤,IT方面,处处挨打....后来可好,直接转去做咨询了....现在的微软,虽不是说如日中天,也是正是壮年...who怕who...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第三条软件产品线
2005-04-12 09:12 | Brian Sun
我说大象可以跳舞,你说不能;我说IBM是大象,你说是豺狼;我说微软没有控制力,你说有;我说IE不是最好的,你说大家都用就没必要改;我说微软开发第三条产品线对他有好处,你说他不能丢包袱,我什么时候说过要他丢包袱了!!!!

你说微软处处打压别的操作系统,我没看出来有什么成效;你说IBM处处被打,我不觉得;你说IBM改做咨询了,我更是觉得仿佛听到了格林童话一般!!!!

我们两之间已经不存在辩论的前提了,如果我们的逻辑或想法有不同,欢迎讨论,可是如果你不同意我对基本事实的认识,请勿留言,直接登门我拜你为师得了。。。。。

泡泡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第三条软件产品线
2005-04-13 20:53 | lxwj
本来只是路过,认为微软不会开那条线...因为1.2.3~

我也认为开这样的不过微软不会那么做...因为1第三条线,对微软会很好,至少可以吸引眼球,以及改变自己的形象....这个想法是很好,.2.3.....

一开始只是说了一句,问题没有那么简单....问题是没那么简单啊~

大象也许是可以跳舞,那么跳舞又是什么?跟技术无关,是公司管理层的管理·方法&技巧&制度·问题~

我说IBM是豺狼,是因为它是比以前瘦了...-_-!

我没说,IE都用就没必要离开了,觉得IE这个问题是最容易理解的,明明一个不好的产品,为什么人们离不开----还是有代替品存在的状况下,最说明什么是控制力....也说了,控制力跟参品本身技术如何,不存在决定性联系...好技术,好产品没市场,最后下场狠惨的例子不少不少....

我没说微软处处打压别的操作系统....是说只是在小打小闹...前面明明说了,要是真的动真格,谁知道微软会干出什么事情.....

我是说了IBM处处挨打,是说在那个CEO接手IBM的时候,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事情了....

格林童话....是哦,好久没讲了....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森林,一边,住着一个小女孩,她住在森林另一头的奶奶送给她一个红帽子,她天天带,于是人们都叫她,小红帽,有一天...........................


其实,我还认为,对基本事实的认知上,明明没什么差别啊....只是觉得那个很好的创意,微软不会去做....至少现在不会....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第三条软件产品线
2005-04-14 17:09 | Brian Sun
如果您说的仅仅是“微软不会去做。。。。”,那就罢了,我没什么好说的,因为他到底做不做不是我的事,我没权力也没兴趣评论这个问题,但是您以前不是这样说的,您以前说的是“这样做对微软不好。。。。。”,这就是我不同意的地方,我之前所有的评论(包括原文)就是为了论证“这样做对微软好”。

我很胖,(所以我才叫泡泡),可是朋友们说我是虚胖,他们说如果我能瘦一点可能会健康一些,我想之前IBM可能和我面临同样的处境,他现在瘦了,抽去了不健康的脂肪,我猜他也会健康一些。至于瘦不瘦和是不是豺狼有什么关系我实在一直没弄明白,一个北广的朋友前些日子告诉我韩红瘦了,难道她也是。。。。。。。

有一点您说的是非常正确,那就是“大公司跳舞往往和技术无关”,能概括出这句话我非常佩服,“公司管理层的管理·方法&技巧&制度·问题”有时确实比技术要重要的多,所以我所说的第三条软件产品线恰恰不是从技术出发,而是从公司的管理层出发,嗨,这句话我怎么没想到,不甚感谢!

泡泡
  回复  更多评论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