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做个广告,UMLChina(http://www.umlchina.com)是一家致力于在国内普及UML工具和方法学的一家网站,UMLChina目前已经举办过17期公开课,第17期于上周六周日在北京举行,主讲是国内第一批该领域的先行者潘加宇,熟悉<<程序员>>的朋友们应该非常熟悉这个名字。我有幸去听了这次公开课,虽然课程的内容多数对我来说是很熟的了,但是课程的形式上还是让我感受到了一丝震惊,我已经很久没有认真听过课了(大三的时候我喜欢学校里几个教管理学的教授,挺的很认真,此后就再也没认真听过课了),但是这次为期两天的课程还是给我感觉吸取了很多能量。作为一个学生的观点,我认为能吸引学生是合格的老师的第一道门槛;作为一个老师(我偶尔也走上讲台),我认为一节课能让学生领悟到一个或两个道理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而老潘就是这种讲师。(本条广告不收费)
第二件事还是做广告。在上课的空余时间里,我看了<<UML Distilled>>这本书,最新的版本是第三版,里面涵盖了UML 2.0的主要内容,Martin Fowler的书我全买了,也全看了,每一本都是经典,没有一句废话。可是令我有些不爽的是这本书的翻译。这本书的翻译者和本书第二版的翻译者是同一个人,可能这位翻译者在翻译上一个版本的时候UML界的一些术语的译法还没有统一,所以用的词和我们后来看到的多数关于UML的主流文档和书籍中不太一样,为个人阅读带来了一些不便,这一版他还沿用了上一版的译法,可能是译者很满意于自己以前的作品的缘故吧。(本条广告也不收Martin Fowler的钱了)
最后一件事是想讨论一下这本书里的一个译法:译者把所有的Use Case都翻译成了“用案”,而不是我们闭着眼睛也能说出来的“用例”。事实上China-pub上曾经还有翻译成“用况”的,并且讨论也十分激烈。关于这个词的翻译我想了很多,(没有利用上课的时间想,呵呵),最后我还是觉得可能“用案”更贴切一些。我的理由是这样的:case一词在国内用的最多的地方一般都翻译为“案例”,主要出现领域是管理咨询业和大学教育,所以为了保持其字面意思,还是翻译成“用例”或“用案”比较好,至于“用况”,不容易让人联想起Case来,要知道技术翻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隐喻”,任何翻译都应该保证“Use Case”和“Test Case”在本质上是一种东西,二者的差别应该体现在用途和形式上。就像男人和女人的本质都是人一样。如果Test Case能翻译成“测况”的话,那我就实在佩服这位译者的想象力和勇气了,因为“测况”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测试实况”。接下来比较“案”和“例”,因为案有书面表示的意味,与公文打叫道的工作常常被称为“文案”;而“例”既有依据的意思,又有规定的含义。我认为使用“用例”一词的译者认为用例既是一种依据也是一种规定,所以应该用“例”。但事实上使用Use Case一词的老外也许并不是这种看法,他们可能既不是想要依据,也不是想要规定(Specification),而仅仅是想要一种结构化的文档,该文档以定义角色和封装角色的目标为表现手法,很好的为需求的描述和特征的枚举提供了。所以,“案”更能表示其英文原意。而Test Case则可以翻译成“测案”,如果不舒服,就叫“测试案例”好了。下面附上<<国际标准汉语大词典>>对这两个字的分别解释。
案
1.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子。~板。书~。条~。拍~而起。
2.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备~。议~。提~。方~。有~可查。~卷。~牍。
3.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惨~。血~。~件。~例。~犯。破~。
4.古代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举~齐眉(形容夫妻相敬)。
例
1.可以做依据的事物:~证。~题。举~。~句。~如。
2.规定:~外(不按规定的,和一般情况不同的)。体~。凡~。条~。破~。发凡起~。
3.按规定的,照成规进行的:~会。~假。~行公事。
4.调查或统计时指合于某种条件的具有代表性的事情:事~。病~。案~。
我本人英语水平很烂(不是谦虚),所以对于翻译也没什么发言权,更不想跟技术翻译精英们叫板,这篇随笔仅是随便聊聊,弥补一下中秋之夜没有写blog的憾事罢了。
posted on 2005-09-19 14:37
Brian Sun 阅读(3025)
评论(7)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软件 、
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