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陈奕迅有首歌叫做“十年”,今天蹲在厕所看itouch的ebook翻到了“背包十年”,而最近搬到的新办公地点,其实是十年前我第一份正式工作的工作地(虽然只呆1个月就集体搬迁了)
3月8号,其实本来这个日子不关我事,但其实又是那么巧,对我来说却有点特殊,工作10年(算上实习),进入阿里5年(阿里花名册上是3月10号,其实8号是周五,加上正好是个节日,就...)
2001年3月8号,被我上铺的同学带去一家比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面试实习,结果立马过了,不过算上我们两个实习的,一共三个人。就这样我开始了我计算机系的第一份工作,做网线,装操作系统,搞搞简单的网站页面维护。
半年的实习很快就过去了,01年就业形势一片大好,当时互联网企业不多,多的还是通信行业(华为,中兴),我老妈在国企,硬要我去面试一把,那就去吧,抱着绝对不去国企,绝对不去老妈在的公司,穿的随随便便的就去了,结果,加入了这家公司?因为这个面试我的人,也就是后面我跟随了4年多的老板,给了我很多的空间和机会,同时也让我这个毛头小伙子真的知道什么叫做做技术。
也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怎么的?在国企要晋升是比较困难的,如果老大不升职你是没机会升职的,而我的直接上司都没有升职,但陆续离职,因此我就慢慢往上走,在技术上有了更多的机会。但别人走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公司其实一路在下滑,老板再好,也难以掩饰他的无力(我一直认为好的老大一定是能够扛的起责任的人),最后在流失率80%的情况下,我选择离开,而此时我却投了自己毫不知道干什么的一家公司:阿里巴巴。
第一次被阿里面试,过了,但是工作部门的职责不是我想做的(主要是后台维护),因此拒绝继续观望。于此同时一些较好的移动通信公司也有不少机会,未来老婆和家长也希望我去这些可以养老的公司,不过自己想在30岁前继续挑战自己。这时候阿里又一次找我去面试,这次是一个做平台的部门,最后也就是演变成为阿里软件的部门,当时做CRM系统,听完他们在干的事,就记住了一个词:work at alibaba,好吧,那就来吧,虽然这句话是说我们要建立这么一个平台,当时听到平台的思想其实算满先进了,后面的两年才会有SAAS的想法。
一切归零,我又是一个最低级的coder了,前面近5年的工作经验随风而逝了,delphi转变成java。做了不到半年,被调去做阿里软件创业项目,当时负责最基础的用配置搭建应用。(比coder还低级一些,你只需要配置,代码别人写)每天工作到很晚,没有啥技术含量,也不受重视,有空就在找机会是否可以换公司。(此时1年多)也许行情不好,找不到什么合适的,于是安心工作,深入平台自己研究,解决配置问题,而不去依赖于那几个“高级”的平台架构师。结果就是,我被收编为平台架构师,同时负责平台基础部分的重构和新技术的预研。
一切有了新的起点,阿里软件后面的3年就是不断追求技术的三年。为了赚点稿费,就写点小技术文章,然后再贴到博客上,最后受不了对文章字数版面的要求,以及2个月的静默期,直接就写在博客上,再也不去投稿了,渐渐地把博客做了起来,也有朋友愿意看和关注博客了,认识了很多朋友,包括后来一起在淘宝共事的一些大牛。
09年,阿里软件分拆,拥抱变化的我,此时有些茫然,但经过3年技术路的我,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产品,让技术能够产生价值,在交接阿软工作后,毅然的离开了阿里云到了淘宝,继续开放平台的路。
10,11,融入了淘宝的血液,在这里体会到了技术人员的坦诚和互敬,虽然平台成败取决于技术,但自己依然坚持做一个产品,用技术改变和创造价值。
轻描淡写的说了这10年,一个程序员最黄金的十年就这样平淡的过着,出生在平凡的家庭,接受的平凡的教育,有着平凡的经历,过着平凡的生活,对于平凡的我来说只有一个信仰:自己做选择,自己坚持走下去。
简单的写一点感触,记录平凡的十年,送给那些帮助过支持过我曾经的老板:袁博,曾义,菲青。一个人的成长需因材施教,需要空间和机会,当然最后还是自己需要能够用感激的心去积极面对所有的机会。
还有15分钟就过0点了,今天用我自己最熟悉的方式度过这个点,Coding。最后觉得很适合现在心情的歌曲:亡命之徒(纵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