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母亲打电话,聊到了家乡的风俗。不由得想起了家乡风俗的一些趣事。
除夕夜。
按老家的规矩,除夕夜是送旧迎新全家团聚的日子。这天,不管人在漂泊在哪里,都会强方百计想法设法回家团聚。在这天的上午,或者前一天的下午或者傍晚,每家每户都会上自己家的祖坟放鞭炮,接自己的老祖宗回家过年。而除夕这天的真正正餐是晚餐。晚餐的菜有个说头,那就是必须有鱼有肉,而且不能全部吃完,意味着年年都有余有剩。饭前必须祭祖,祭祖完毕,全家开始上席吃饭,长辈坐上位,晚辈坐下位。然后全家开始吃饭喝酒,这顿饭往往会吃上好几个小时。一家老小说着往事,憧憬着未来。 压岁钱就是吃饭的这会儿由长辈给晚辈的。
除夕夜初了吃饭,接下来就是守夕。全家老少,都会聊天到凌晨零点。从零点开始,各家各户鞭炮声声,直到天明。这个鞭炮也有个名头,叫放出行爆竹。爆竹的响声响亮,顺畅,代表新年万事大吉,一切顺利。而如果爆竹不响或者断了再响,往往会给主人带来一些犹豫和心结。而我每年回家最快乐的事情也就是放鞭炮了。每年回家我都会买两万响鞭炮,然后在家门前摆个一字长龙,在凌晨钟响的时候,第一时间点响。然后看着各家各户,鞭炮声声,灯火通明。
元宵。
从正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初十五,村里自己组织的舞狮队会挨家挨户的舞狮,唱地花鼓。舞到哪家,哪家就要准备鞭炮和红包,鞭炮至少必须放两次,为迎狮送狮,再送一个红包,感谢狮王送福。红包可大可小。而另外一个小组则会组织一个舞龙队,也是顺车公路,挨家挨户舞龙,每家每户如同对舞狮队一样处理。狮或者龙送福,都必须保证到每家每户,否则没到的家庭会生气。不管是舞狮还是舞龙,乡亲们都会人挤人,不管看了多少遍,都会跟着队伍挨家挨户的看,百看不厌。而我们小孩们,则会自己扎个草龙,找几个小朋友,自己舞这玩。又或者,跑到邻近的学校,在寄宿同学回家的时候,两个人拿着被子,舞起狮子来。
除了舞狮舞龙,最状观的应该是元宵夜烧灯火了。小时候,家里没有蜡烛,也没有电。,因为松树和松树根蕴含松油、赖烧,每家每户都会提前两个月开始,上山上砍松树和挖松树根。就为了元宵夜的篝火。在正月十五这天,从鸡入笼开始点火,一直要烧到半夜十二点。记得幼时元宵灯火节最有趣的是斗篝火。我们村被阴滔河分为两半,河这边和河那边的经常置气。放出行鞭炮的时候,两边比谁响得好,响得久,元宵篝火的时候,比谁烧的旺烧得久。而斗篝火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有一年,由于我们河这边的人准备更充分,火烧到十点的时候,我们的柴火还很充足,而对面已经火势渐微。后来突然看到他们出动了很多人,接下来火势又旺了,一直都到半夜十二点不分胜负。而第二天早上,发现河对面的所有篱笆都没有了,被他们烧光了。
按照老规矩,元宵那天,吃饭的时候必须吃肉,叫上工肉,这个规矩是母亲说的。 上工肉的意思就是吃完这顿饭,初一到十五的假期结束,从这顿饭后就要开始上山下田劳作了。 由于爷爷在的时候,每年元宵都会给他的孩子们每个人夹一块肉,并说这句话。爷爷已经作古多年,而我也未曾经历过这个传统。
今年是我第一次在外过年。只能通过尊重传统,遵守传统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也祝在家的父母、两个侄儿除夕快乐,新年快乐。
posted on 2008-02-05 21:09
coffee 阅读(1409)
评论(4)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梅山文化--家乡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