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见
原文下面是本人的一些大致的翻译:
------------------------------------------------------------
大伙都知道,Google是运行在很多的Linux(GNU)系统的服务器上的,而这只是它支持免费软件的一个方面。其他的比如,
Summer of Code, 现在已成为一个生产很多优秀代码和项目的孵化基地,并且最近开放的
Code Repository, 大有取代sourceforge.net(笔者注:广大开源的据点)之趋势。一方面,Google
贡献出它的Picasa(Linux(GNU)平台)(笔者注:一个图片管理软件),并被
Wine(笔者注:Linux/Unix上的Windows,建于x-window之上)所使用;另一方面,Google也赞助一些开源项目,如
Sri Lanka,大概有$25,000之多。
当然,Google也会秘密地进行一些开源的资助。比如,令我们大伙惊讶的Mozilla Foundation(笔者注:大家熟悉的另一浏览器Firefox)居然在去年有赚到
72个million -- 就是在Firefox上把Google的搜索引擎作为缺省的搜索引擎。
2005年的1月份,Google把Ben Goodger招为靡下。此人乃Firefox的首席工程师,并且是几个主要开源编码者之一。到了年末,Guido van Rossum, Python的始创人,也加入了Google。最近,Linux2.6核心的维护人,Andrew Morton也宣称即将离开
OSDL并投奔到Google.
所有的这些,都意味着开源领域的大变迁。
记得在最初的那些年代里,人们都为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业余时间里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地奋力地写着自己的代码。突然,第一个.com的时代来临,不少早期的开源公司开始聘请顶级程序员:如核心编码员Alan Cox, David Miller,Stephen Tweedie等人纷纷来到Red Hat, 还有一些去了Linuxcare。
随着第一个.com泡沫经济的破灭,高手们被迫纷纷寻找新的工作,不少人去了新兴之秀OSDL。基于这样的一个背景,Google的兴起以及大揽人才意味着早期公司广具人才的模式的回归。当然,这次他们的工作都间接的有关于Google的主要市场策略。
Google的策略是精明的,看看最近招的人,Goodger和Morton,一个是浏览器,一个是操作系统。无不显示出其与Microsoft暗暗较劲的决心。
当然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可能不是那么明显,那就是最近的一些
争论,关于Google能否履行其最初对开源领域许下的诺言。矛头指向Google是否应该公开它的源码?因为Google用了不少开源的东西。
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讲,招一些开源黑客人士入帐远远比把代码随处发布好的多。
那些关于用了开源的代码的公司是不是也应该开放他们的代码的争论不仅仅涉及到Google。其他的一些主要得益者如Yahoo, 其最近正活跃于收购一些Web 2.0的公司如
Flickr 和
Del.icio.us,这些都很显然有着开源的印记,当然它没有Google那样与开源的关系那么源远流长,不过Yahoo也开始着手吸引开源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