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INC 的全称是:Berkeley Open Infrastructure for Network Computing ,这个网络计算基础设施似乎来自加洲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我们熟悉的BSD、postgresql一样大有来头。它能够利用我们cpu空闲的时间来协助参与网络计算,以前比较出名的有
SETI@home找外星文明,
FightAIDS@home研究艾滋病的生理原理和相关药物,好像还有一个找大质数的项目忘了叫什么。没那么出名的项目可能已经过百了。
Einstein@home是一个自动接收并计算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站(LIGO)取得的海量数据验证相对论的项目,是BOINC 项目里面我最感兴趣的一个,在今年3月初推出的。今年恰逢相对论发表100周年大家都在纪念爱因斯坦,于是也去下了一个BOINC客户端程序过来,加入到
Einstein@home计算中,作为对这个科学巨匠的一种纪念。
BOINC客户端有中文版本,但是翻译的比较粗糙,像那个所谓的“后台运行”菜单项我估计就是cpu评价的功能,跟后台运行没有什么关系。
Einstein@home项目的地址是
http://einstein.phys.uwm.edu/ ,注册后获得一个账号和密码,然后下载客户端程序输入账号和密码就可以加入到网络计算中了,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来参加。客户端程序可以设定为总是运行或者基于已设定参数运行。参数在申请账号的时候就填写了,我开始选择的是在计算机空闲10分钟后才开始运行,这样对日常工作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后来试了一下“总是运行”方式,发现BOINC其实很聪明,在这种方式下它即可以充分的利用cpu的全部计算能力,又很好的避免了抢cpu的情形(可能它把自己的运行优先级别降的尽可能的低吧),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完全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只是启动新任务的时候似乎会慢一点。但是打开任务管理器的时候会发现cpu使用率一直保持在100%,而enistein进程的占用率会根据其他任务占用的情况随时调整。所以我现在干脆就用“总是运行”方式了。
刚安装客户端后第一次申请计算任务比较慢,以后就可以边计算边申请新的任务了。BOINC会预先申请下一项计算任务放在本地等待计算。此外BOINC客户端还提供了一个很酷的屏保程序(要开始计算了才能显示):转动的天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