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咖啡馆

——欢迎访问rogerfan的博客,常来《JAVA——咖啡馆》坐坐,喝杯浓香的咖啡,彼此探讨一下JAVA技术,交流工作经验,分享JAVA带来的快乐!本网站部分转载文章,如果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

BlogJava 首页 新随笔 联系 聚合 管理
  447 Posts :: 145 Stories :: 368 Comments :: 0 Trackbacks

在中国民族文化中,最喜欢的就是宋词,在宋词的芸芸词家中,最喜欢的,就是女词人李清照,作为一个具有独特身世、独特才华和独特争议的女子,一直以来就是我的最爱。以下的资料便是关于李清照生平以及诗作的一些介绍,基本上已经涵盖了她的一生,当然,作为一个古代的奇女子,李清照的研究资料非常多,也有许多现在历史上依然存在争议的地方,也欢迎大家能够一起来探讨!

  天资颖悟:

李清照天资卓越不到十一岁,她的诗文已被父辈晁补之等人所称赏,以才藻闻名于乡里。她记忆力很强,在金石录后序就曾提及:「余性偏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她自称「偏强记」,必然记忆力过人,不然怎会指堆积书,而能说出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一般人能记得某事在某书某卷,已经算是聪明了,若能说出第几页第几行,那真是百不一见的超人。

天资高者,学习能力就强,理解能力也强,于是过目成诵,于是举一隅而以三隅反。这些得天独厚的智者,无论从事何种事业,自然比一般常人功效高,成绩好,尤其以智能为主的文学及科学,更是如此。例如:诗仙李白,天才英丽而「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诗圣杜甫,才智卓越而「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一囊。」;才人曹植,七步成章,十余岁就「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北宋大文豪苏轼,生年十岁,母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北宋、江西诗派宗主黄庭坚,「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苏门四学之一的晁补之,「聪敏强记,纔解事,即善属文」;以骚词见称的张耒,幼颖异,「十三能为文,十七作函关赋,已传人口。」由以上所举,可以说明,一个人的才智与其功业的成就,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嗜书如饴的性情: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辛弃疾说:「一生不负溪山债,百药难治书史淫。」一个人能胸中有浩瀚的万卷书,诗文自会如三峡的水,雄浑奔腾。李清照的诗词文章能卓越不群,最主要的因素是她喜好读书,学问渊博。她经常手不释卷,不论几案及枕上,尽都是书,终日沈醉其中。她在摊破浣溪沙词云「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她在金石录后序云:「甘心老是乡矣」甘心老死在书乡,「几案罗列,枕籍枕席。」

她与赵明诚都喜好读书,以及品玩金石碑帖。于是买书、藏书、校书,朝夕以书为伴,自谓「葛天氏之民」。葛天氏是传说中的古代理想帝王,在他治理天下的时候,「不言而信,不化而行」。此说明了李清照夫妇那时悠闲自得的生活。

以后屏居乡里十一年,对书史金石更加喜爱,作金石录,校勘碑帖,起书库,造书橱,收藏之富,冠绝一时,他们几乎成了书癖,成了书迷,俭衣缩食,省下钱去买书。

李清照收藏之富,真是惊人。在靖康之乱,她仓促南渡时,「尚载书十五车」外,而归来堂,倘留有书册什物「用屋十余间」,可见她藏书之多。她把书看作生命的一部分,虽经靖康之变,辗转流亡,数经兵火,而依然不离身边。

家世背景

家世背景的造就:

李清照的诗文赋,多引经据典,非常博学。可见她受过良好的正统教育,研习过经史百家。这与她生长在贵族书香世家,父母两系都有文学的素养有关。祖父与父亲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俱出于韩琦门下,韩琦在当时名重一时,与范仲淹同是以文人领兵的朝廷重臣,共称「韩范」。因此当时能出身韩琦门下,是一件荣誉的事。李清照在上工部尚书胡公诗中云:「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谁比数。当年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如雨。」;母系王氏一族在当时也是一门显赫。

李清照的父母与许多文人交结,她随着父母周旋于这些叔伯之间,终日耳濡目染。可见她那高超的文学成就,一半是受了遗传上禀赋的灵感,一半是受了父母的教育与熏陶。古人克绍箕裘,有例:大文学家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大书法家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大词人南唐二李(李璟、李煜)父子,北宋二晏(晏殊、晏几道)父子,大画家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等,这都说明了家庭环境影响的重大。



父系:

李清照的父亲是北宋著名文人李格非,字文叔,元佑元年(一○八六年)官太学正,受知苏轼与晁补之、张耒等游,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同具文名,被称为「后四学士」。官做到礼部员外郎及提点京东刑狱,后因党争籍名。

李格非对经书造诣极深,又长词章,家里藏书甚丰,着有礼记说数十万言、洛阳名园记等。他主张文不可苟作,如诚不着,则不能工。

他好学、爱竹,在其屋舍南轩种竹,名为有竹堂。李格非对妇德主张尊夫从夫:「妇人从人者也,从之斯尊之矣。卑其夫,未有能从夫也。夫弱于外,妇强于内,下上其心,而莫之制,何所弗及哉。举天下而渐其风乱矣,王化之存者几何?故妇人于夫家,不可不使之尽礼也。」李清照有这样一位父亲,不论是先天遗传,后天庭训,把她雕塑成一个庄肃有礼,好学不倦的女子。李清照刻意学问、好清议、评论国事的性格,酷似李格非。


母系:

李清照的母亲王氏,乃系出名门,「宋史」说她「善属文」。她的家世有两种说法。据宋史、李格非传,王氏的祖父是王状元拱辰。另一说法见宋人庄绰之鸡肋编中载称,王氏的祖父是汉国公王准,父亲是岐国公王珪,王珪曾做过丞相。王珪的文章,典丽有西汉之风,他与黄庭坚结识。王珪的父亲准、祖父贽、曾祖父景图,皆曾登进士第,有孙婿九人也都登科,李格非便是其中之一。李清照的母系属于最高层的士族。

  生活情趣

好酒好酒:

历代文人雅士多与美酒结下不解之缘。李清照虽然是一位女性文人,她对酒的爱好却毫不比男士逊色。「酒」在清照词中是重要素材之一。她在转调满庭芳词云「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在菩萨蛮词云「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但清照的酒量不大,她在词中也不时提到「病酒」的种种情况。如她在如梦令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又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云「新来瘦,非干病酒」。

清照对饮酒的各种趣味都能深刻体会,酒是在她日常生活中,用以排愁解闷的消遣活动之一。中国古代文坛上,女性作家中,有清照般好酒的,恐不可多见。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真一世奇女,一个女子,喝得晕乎乎的,连回家的路都找不着了,即使在今天,也不多见。但李清照又是绝非滥酒之人,以词中所写,某日黄昏,一个妙人儿,独自驾着小船,一边游湖一边品酒,那该是一种多么浪温惬意的情景啊。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女诗人的魁首,而其爱酒之深,亦可与李白、苏轼等同列。在李清照笔下,酒与她的诗词一样,随着她人生经历的跌宕起伏而变化,显得多姿多彩。

早期,李清照的词主要是写少女情怀的浪漫,以及与赵明诚的相亲相爱。此时,清照词中的酒,也是一种浪漫、潇洒与祥和的美丽,前面这首《如梦令》便是例证。另外还有“雪里已知春有意,寒梅点缀琼枝腻……共赏金樽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等等。

李清照的词被人吟唱最多的就是那首《声声慢》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靖康之乱,诗人仓皇南渡,国破继之以家之,爱人赵明诚病逝,清照流离失所,老来无依。在饱经了人生的炎凉风霜后,李清照已不再是当年闺中抒情的少女,此时的酒,已满是凄凉之意。另一首同样有名的是《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其人其情其酒其词可知。

另外,李清照还有一些写离别之情的,如“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间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蝶恋花》);有写思乡之情的。如“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旺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鹧鸪天》);有写相思之愁的,如“莫许怀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浣溪沙》),等等。这些词中,女诗人的诗才与酒香一起流光溢彩。

李清照爱酒在女子中少有,而其为人亦刚烈,又可令多少须眉男子生出愧色。一首短短五色,“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真成了千古绝唱。只是没办法考证,李清照为人的刚烈与她之爱酒,有什么内在联系。


李清照生平简介

  李清照(公元1084年-约1151年)号易安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一位女才子。
  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才华出众。她十八岁嫁太学生赵明诚,婚姻生活典雅美满。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赵明诚做太学生时一月只能回家两次,出仕后也常外出,李清照的离情别绪便化作这些词句。她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靖康乱发之后,1129年,赵明诚病逝,李清照孤身流落,流离南方,境遇孤苦,在杭州度过残年。大约在1151年到1156年间,李清照孤伶地离开人世。

杰出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杰出、影响深远的女词人。她的艺术成就在历代为数不多的女词人中是首屈一指的。后人曾以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来称赞她是词家一大宗。
  李清照是诗、词、散文都很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的还是词。她的词作,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她的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的一生以南宋高宗建炎元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她的词作也随着她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后期多悲叹自己的身世和失去的幸福,又面临着民族的灾难,悼亡思乡,沉郁感伤。然不论是清丽明快亦或沉重忧虑,她的词总是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至情感性的感情代代流传着,带给人美的感染、带给人至高的艺术氛围,带给人难以忘怀的共鸣。

  李清照的作品颇丰,遗憾的是经过历代大量地散佚,到清朝加以整理时已所剩无多。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全集有李文奇辑《漱玉集》五卷,收词七十八首,诗十八首,文五篇,其中伪作不少;词集有王鹏运四印斋本《漱玉词》一卷,辑有词五十首;另外还有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漱玉词》收词六十首,其中存疑九首,伪作八首作附录。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根据这些辑集,李清照的词现存可能在五十首左右。《四库全书》提要云“李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佚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也。”

崭露头角

  李清照出生于北宋神宗年间的一个士大夫家庭里。父亲李格非中过进士,是个有名的学者,母亲王氏,也善于作诗词写文章。在李清照家里,常常是贵客盈门,高朋满座,这些饱学多才的文人墨客往往饮酒赋诗,议论纵横。少年时期的李清照,受家庭浓郁的文学空气的影响,对吟诗作词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一日傍晚,薄暮冥冥,细雨纷纷,远山似黛,浓云如墨,李清照独居闺房,透过重重竹帘,只见屋外洁白的梨花飘然落地,稀疏的竹影摇曳多姿,她突然生发出一种寂寞情绪,为了排遣心中的清冷,李清照握管填词,作《浣溪沙》一首。作完后,她轻拨瑶琴,开口吟唱起来。
  此时,客厅内正高朋满座,宾客们一听到这美妙的乐曲,立时停住谈笑,侧耳细听:
  
  小院闲窗春色深,垂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宾客听罢,频频赞叹,其词精美,其音妙绝,真是珠润声圆,惊心动魄。其中有个叫晁补之的客人问李清照父亲李格非:“这首《浣溪沙》可是令爱所作?”李格非笑道: “小女信口胡诌,何足道哉。”晁补之惊喜地说:“信口一唱,即成佳作,宇字清新奇拔,真了不起呀。”
  李格非见客人赞叹不绝,一时高兴,拿出李清照平时写的一些诗词,故意说这是女儿不知从何处找来学习的,请朋友们指出优劣。客人们看罢,又无不啧啧称赞,尤其是其中一首《如梦令》,更是让人惊叹,那上面写道: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好一个“绿肥红瘦”,立意清新,妙不可言。晁补之反复吟咏着这首小词,末了回头对李格非说:“这首词,问得极有情,答得似无意,字少意多,含蓄曲折,必出自名家高手,敢问这词是哪位老前辈所作?”
  这一说,倒把李清照一家三口逗乐了。宾客们也在这一家人的笑声中突然顿悟:李家出人才了,日后必然名扬海内,成为词坛首屈一指的人。

李清照和赵明诚

  赵明诚是宰相的儿子。李清照18岁那年,与太学生赵明诚结了婚。李清照和赵明诚,可谓中国历史文坛上的同志爱人,人称赵、李“夫妇擅朋友胜场”。
  李清照少女时,词名轰动京师,引得太学生赵明诚为她大做相思之梦。据《琅娘记》卷中引《外传》,赵明诚小时,一日做梦,在梦中朗诵一首诗,醒来只记得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百思不得其解,就向父亲讨教。他的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吾儿要得一能文词妇也。”明诚大惑不解。他父亲说:“‘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 二字。合起来就是‘词女之夫’。”虽说是传说,但也表明李清照在当时的气之大,赵家父子对这位女词人的倾慕之情。
  1107年,赵明诚夫妇回到青州故居,过上了十年乡居生活。他们将书房称作“归来堂”,把内室命名为 “易安室”。明诚致力于搜集金石书画,李清照协助他整理校勘,他们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地工作,常以“尽一烛为率”。十年之间,所收金石书画、文物古籍,竞达十余屋之多。其中包括北宋书法家蔡襄所写的《进谢御赐诗卷》、南唐徐铉所写的《小篆千字文》真迹。除治金石之学外,夫妇二人在归来堂上饮茶逗趣,相从赋诗。时常于饭后,他们一边在归来堂上烹茶小憩,—边玩一种游戏,规则是一人说一史事,另一人要说出此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说对者就先饮茶,充满了文人雅兴。

同甘共苦夫妻情

  1107年3月,赵明诚在朝廷担任宰相职务的父亲突然病逝了,这时,奸恶的宰相蔡京便暗下杀机,污蔑赵明诚父亲对皇室不忠。昏庸的徽宗听信谗言,立即追回了他对赵明诚父亲的各种赠官和所加称号,赵明诚兄弟三人,也因为“父罪”而统统免职。
  在蔡京的迫害下,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妻二人只好回到家乡青州去住。由于官场的倾轧,连累李清照也遭此不幸。赵明诚内心深感不安,一天,他说:“看来我们夫妻两个要在此白头到老了。”
  李清照笑道:“你以为我是羡慕荣华富贵的人吗?我才不是呢!咱们的日子是清苦一点,可是苦中也有甜。我们应该像桂花那样:悄悄躲在绿叶丛中,暗淡清黄,甘为寂寞。从今后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整理古籍,研究金石,吟诗作词,以慰生平。
   赵明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过了一会又叹道:“不做官,无薪俸,坐吃山空,纵然粗茶淡饭:也难长期维持,收藏书画碑帖,更是不易。” 李清照说:“财源枯竭,更应当一切从俭。我想,从今日起,咱吃的饭菜,可减去肉类;穿的衣服,可减去贵重的绸绢。我头上戴的翡翠、明珠、.金钗、银簪等等,统统可以去掉。咱家中的涂金器具,贵重摆设,刺绣之类,也可以变卖典当,一句话,除了碑帖、书画、百家书史,全都可以变卖。”
  赵明诚听罢,深为感动:“贤妻所言,正合我意,翠难相随,情同手足,真是千金难买呀。天下知己,你我而已。”
  后来,在李清照的协助下,赵明诚终于完成了他的鸿篇巨著《金石录》两千卷。

作词祭亡夫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南侵,黄河南北相继沦陷,徽宗、钦宗被俘北去,康王赵构即位,史称“靖康之耻”。李清照夫妇先后南下,在混乱的局势中,赵明诚接任了湖州太守,但在赴任途中,不幸得病,死于建康(今南京)。这年,李清照46岁。丈夫的去世,使李清照悲痛欲绝。秋风萧瑟,愁云笼罩,李清照独自守在窗前,感到无限悲哀和孤寂。这天黄昏时刻,天上又落下一场潇潇秋雨,那梧桐树的大叶子土,不时滴滴嗒嗒地滴下晶莹的水珠,在悲痛中的李清照看来,简直是天地间都在替她叹息哭泣,那液落的分明;巨一串串伤苦的泪珠。痛定之余:长歌当哭,李清照怀着对赵明诚的无限深切之情,提笔写下了千古绝唱《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用寻常的语言和委婉曲折的语调,自然动人地抒写出她孤独的处境和凄凉的心情,凄风苦雨的秋日黄昏,词人心中怅然若失,到处寻觅感情的寄托和精神的慰藉,但眼前的景物——晚风中的孤雁,满地憔悴的黄花,雨帘笼罩的梧桐,构成了触目生愁的凄冷画面,更加深了这位伟大词人的悲苦感,她心中巨大的痛苦和复杂的人间况味,使她陷入了愁愁愁的境地,然而,回顾往昔,面对今朝,遥想明天,一个愁字怎说得出她心头之情?

苦难的后半生

  1127年,“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国难当头,又恰逢家难。1129年月赵明诚病卒,李清照刚刚办完丧事,金兵加紧进逼,此时“仅存喘息”的她,手头还有从青州故居运出的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及其他文物家产。数目如此巨大的文物尚不知如何安置,又有人诬陷赵明诚生前以玉壶投献金人。亡国之恨、丧夫之痛、通敌之罪,灾难接踵而来。身体羸弱的李清照,想捐出家中所有铜器,以洗清罪名,就追随高宗逃窜路线,辗转流亡在越州、四明、杭州等地。
  而她手中的珍贵文物,引来无数人的觊觎。有官军李将军的强行霸占,有御医王继先的强行购买,有邻居钟复皓掘壁偷盗,更有不择手段的张汝舟,强行骗婚。李清照49岁那年和张汝舟结婚。这个张汝舟实际上是掮客奸商一流的人物,为人势利贪婪,见利忘义,为了把李清照身边尚存的一些古玩搞到手,他用如簧之舌说了许多花言巧语骗取了李清照的信任,可是一旦娶过李清照,见目的已达到,便虐待起她来,甚至拳打脚踢,肆意凌辱。李清照不堪折磨、忍无可忍,告发他骗官职的恶行,使他受到惩罚。而她因告发亲人而落下牢狱之灾。后由友人的帮助才出狱。最终离开了张汝舟。
  李清照的晚年是十分悲惨凄苦的。自从和张汝舟脱离夫妻关系后,一直独自默默无闻地过着清贫苦闷的生活,在67岁那年,在江南旅居中寂寞地死去。

posted on 2007-06-27 11:39 rogerfan 阅读(578) 评论(1)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成功人生】

Feedback

# re: 李清照-杰出女词人-才华横溢的一生 2007-06-27 12:48 sitinspring
今人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就是李清照的词。  回复  更多评论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