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ORM的数据缓存应包含如下几个层次:
1. 事务级缓存(Transcation Layer Cache)
2. 应用级/进程级缓存(Application/Process Layer Cache)
3. 分布式缓存(Cluster Layer Cache)
Hibernate数据缓存(Cache)分为两个层次,以Hibernate语义加以区分,可分为:
1. 内部缓存(Session Level,也称为一级缓存)
2. 二级缓存(SessionFactory Level,也称为二级缓存)
Hibernate中,缓存将在以下情况中发挥作用:
1. 通过id[主键]加载数据时
2. 延迟加载
内部缓存正常情况下由Hibernate自动维护,如果需要手动干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完成:
1. Session.evict
将某个特定对象从内部缓存清除。
2. Session.clear
清空内部缓存。
在Hibernate中,二级缓存涵盖了应用级缓存和分布式缓存领域。如果数据满足以下条件,则可将其纳入缓存管理。
1. 数据不会被第三方应用修改;
2. 数据大小(Data Size)在可接收的范围之内;
3. 数据更新频率较低;
4. 同一数据可能会被系统频繁引用;
5. 非关键数据(关键数据,如金融帐户数据)。
Hibernate本身并未提供二级缓存的产品化实现,而是为众多的第三方缓存组件提供了接入接口,较常用的第三方组件有:
1. JCS
2. EHCache
3. OSCache
4. JBossCache
5. SwarmCache
Hibernate中启用二级缓存,需要在hibernate.cfg.xml配置hibernate.cache.provider_class参数,之后,需要在映射文件中指定各个映射实体(以及collection)的缓存同步策略。Hibernate提供了一下4种内置的缓存同步策略:
1. read-only
只读。对于不会发生改变的数据,可使用只读型缓存。
2. nonstrict-read-write
如果程序对并发访问下的数据同步要求不是非常严格,且数据更新操作频率较低,可以采用本选项,获得较好的性能。
3. read-write
严格可读写缓存。基于时间戳判定机制,实现了“read committed”事务隔离等级。可用于对数据同步要求严格的情况,但不支持分布式缓存。这也是实际应用中使用最多的同步策略。
4. transactional
事务型缓存,必须运行在JTA事务环境中。
posted on 2005-06-22 18:15
小米 阅读(6102)
评论(5)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Hibern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