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teazsh
让我们携手一起努力......
posts - 26,  comments - 18,  trackbacks - 0
转自:http://searchwebservices.techtarget.com.cn/comment/453/3085953.shtml
出处:IT专家网

        1994 年网页浏览器的出现,迅速地让World-Wide Web在短短的几年间,首度达到前所未有,一个真正横跨全世界的超级信息库,所有的文件都遵照相同的格式提供出来,并相互串联。

  如果我们从技术的角度探究Web之所以能成功,会发现遵循开放标准所带来的松散藕合(loose coupling)是最重要的关键。怎么说?站在一个使用者的立场,我只要有一个浏览器,不管是用什么平台--PC、Unix、Mac,甚至是PDA,我都可以看遍全世界的网站。或许我明天会挖掘出几个之前从来没去过、令人兴奋的新网站。

  最棒的是,我的计算机和浏览器事先不用和那些新的网站先进行设定,只要想连结到哪个网站去就随时可以去。更神奇的是,浏览器(信息消费者)和网站(信息生产/服务提供者)双方不会因为各自不定期,或者是定期的升级、改版动作而影响彼此的连结与信息的撷取。这就像灯泡、电池一样,可自由选择不同厂牌,来搭配不同的台灯和手电筒。而Web之所以能成功,正是因为大家--也就是各厂牌的浏览器和网页服务器--基本上都遵循HTML、JPG,HTTP 这些开放格式和标准。但如果用到某浏览器或服务器专属的功能时,开放性和选择性就会受到扼杀。

  随着网站的迅速普及,除了用网页来提供内容和信息外,很快的,网站也变成了数据库查询、在线交易等各形各色的服务提供者。网站服务器 (Web server) 同时也开始被赋予要执行应用程序的任务。当这些任务变得愈来愈重要、艰巨且专业时,应用服务器 (application server) 便应运而生,时至今日,发展已趋于成熟。

  我们可以把这一波的网络革命--使用者藉由浏览器作为窗口,享受到网站所提供的各项应用服务--称做是Web 1.0的时代。而「browser to AP」可说是这个时代不二的运行模式。

  几年前,网络上的有识之士开始思考:为什么要那么僵硬的局限大家,一定要透过浏览器才能来执行网站上的应用、享受所提供各项服务?是不是可以让信息服务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更「松散藕合」一点;换句话说,网站上的应用程序在提供各项服务时,是不是可以不要将交易和查询的结果立即format成HTML网页的格式?

  因为这样一来,就等于对信息的消费端预设了一个立场,变成强迫消费端非得要用浏览器来与信息供应端互动。是不是能有一个更中立的方式,让消费端自行决定要如何消化、呈现从服务端所提供的信息?XML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其目的即在于提供一个对信息能够做精准描述的机制,藉以弥补 HTML 太过于表现导向的特质。

  在这样的情况下,消费端的应用弹性便大幅增进。生产端应用服务器所提供出来的信息「服务」,除了浏览器外,还有包含IM (Instant Messenger) 在内的P2P软件、Java手机、IA 家电,乃至于其它服务器上的服务程序。而Office类的文书软件,也都摇身一变为潜在的信息消费者。Web 的运行模式,也从之前的 Web 1.0 --「browser to AP」,演化到「AP to AP」的 Web 2.0 时代。而「Web services」这个名词被选择用来代表这个新的应用模式。

  Web 1.0 时代为因应需求所衍生的应用服务器,在Web 2.0 时代也逐渐开始演化为服务导向的应用平台。在后续的专栏中,将会进一步的讨论到这个主题。

  再来看看 Web services 发展至今,已经受到广泛探讨和研发的各个技术层面。我们用真实世界中的服务来对照,会发现Web services和SOA 中所强调的「服务」,在观念上有许多地方的确有如前两期中所言,与业务面非常贴近。

  就以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邮局、银行,监理所等的服务柜台来说,我们在临柜申办之前,可以先在服务台查询服务说明、服务项目,然后得找到正确的申办窗口。至于申办前,也必须先按规定先填单子,照字段格式一项项的填写,还必须出具印鉴、身分证等验明正身,然后交给承办人员办理。

  当业务繁忙、排队的人多的时候,可能会有义工或专人引导我们到比较不忙的窗口去申办,以加快处理速度。服务的质量;也可能会受到服务主管的监听和纪录(像我们打电话到客服中心去,就常常被告知说,为确保服务质量,这通电话可能受到监听)。

  这些和服务相关的各项功能,在Web services和SOA的领域中,也都一一有相对应的机制,包括UDDI和 WSDL(服务查询和描述)、service endpoint(申办窗口)、XML Schema/XSD(申请单元格式)、WS-Security(验明正身)、SOAP(申办动作),此外还有服务绕径/路由和负载平衡(申办排队的引导)、服务监控、管理、稽核,以及质量的确保。

  所有这些 Web services 的相关领域,目前都已经有专门的产品提供解决方案。在设计规划 Web services 和服务导向架构时,负责的建筑师也可以利用这些与真实世界业务相仿的特性,来协助鉴定所规划的 IT 服务,同时应与使用单位进行充分的沟通。而此举对成功的导入,将有相当的帮助。

posted on 2007-07-03 16:13 绿茶 阅读(186) 评论(1)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WebService

FeedBack:
# re: 认识Web2.0下的Web服务和SOA
2007-07-03 16:15 | 绿茶
为什么要那么僵硬的局限大家,一定要透过浏览器才能来执行网站上的应用、享受所提供各项服务?是不是可以让信息服务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更「松散藕合」一点;换句话说,网站上的应用程序在提供各项服务时,是不是可以不要将交易和查询的结果立即format成HTML网页的格式?
这篇可以了解何时需要用web service  回复  更多评论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
 
在压力下共生:)
我们一起成长
QQ:176739920

<2007年7月>
24252627282930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1234

常用链接

留言簿(1)

随笔分类

随笔档案

文章档案

搜索

  •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