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gheng123456789

  BlogJava :: 首页 :: 联系 :: 聚合  :: 管理
  297 Posts :: 68 Stories :: 144 Comments :: 0 Trackbacks

http://www.chinardm.com/blog/user1/rdcoo/archives/2006/360.html

读此书,对其中的一些思想点产生了共鸣,并收到了其思想的一些启发,所以下面的总结中既有我自己感悟的总结部分,也有本书的摘抄部分,为未读到本书的朋友们提供一个启示。

1撒谎是不可饶恕的错误/管理者的耳朵比嘴巴更重要/沟通从细节做起:

这三个观点都是对的,但遗漏了一点重要的,最高境界的撒谎是通篇没有一句谎话,但真实的信息只告诉你一部分,这不是我的创造,是金庸大侠借韦小宝说的,我们在现实管理活动中面对的大部分是这种情况。做领导真难,得到了信息,却不敢判定其真实性。所以,听、看、分析三条渠道获得真实信息,从细节观察现象和验证汇报的有效性,才可能做出真实决策。

2成为令人仰慕的企业:

这条体会不仅仅是本节的总结,是通篇的,但我对此不完全同意。

这些管理理念适合达到较大规模的企业,不适合中小企业,首先员工仰慕企业,恳求不被公司开除,什么样的公司基础能做到这一点?在内资企业,在小企业,都是老板恳求骨干员工别离开,还有员工恳求老板的?少见。我想美国的小公司也不会例外。没有经济基础不要探讨什么管理,经济基础要决定于从事的行业,决定于从事的产品,决定于从事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没有较好的赢利能力,再怎么管理也是白扯,企业初期是向销售、技术、服务要效益,管理出效益是在体系的运营不善在蚕食利润的时候才有效。

但将此作为远景设计是需要的,就当是画饼充饥的饼,望梅止渴的梅,也还是能对员工的吸引力起到一定作用的。

3用动力式管理取代压力式管理:

我同意。

我们来看一下惠普是如何采用动力式管理的。10多年以前,在程天纵担任中国惠普总裁时期,他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概念:“五子登科”,“五子”就是指:房子、车子、票子、妻子、孩子。他确实花了很大的力气使大家的薪资水平得到了成倍的提高;公司的宿舍楼也进行了房改,大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90年代的中后期,中国惠普的很多员工都拥有了私家车,这在那个时期是非常难得的。当然员工的满意和热情换来了公司的高速成长,那几年也正是中国惠普最辉煌的腾飞期。公司管理层努力让员工满意,而员工努力让客户满意,从而实现了良性循环。

航天系统在80年代末的科研会议上有一句总结:有困难共同商量、有风险共同承担、有设计余量共同支配。这在当年,干部享受在后的局面下,执行得很不错。到了今天,“有利益共同分享”干部们做不到了,没有这一条,别说“三有”,就是“八有”也是压力式管理了。这里没有贬抑航天人的意思,但也确实基层设计们的牢骚和现状。

对于惠普的各级管理者来说,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启发员工的上进心,让员工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努力工作,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而努力工作。

其实,员工激励并不仅限于金钱,善于表达对员工的尊重,对员工的赏识也是一种激励。

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一直到现在我对部下、对员工都会持有一种感激的心理,因为他们在帮我做事。如果管理者心里没有这种意识,无形之中就会表现出来,而当管理者心里有这种意识时,员工一定会感觉出来。

 

畅所欲言会议不能以保留意见为结局:

畅所欲言的会议是建立在一个人的意见不过于人微言轻的基础上的,说了根本起不到作用的,或者经常被以个人意志否定的情况下,自然就会有人持保留意见。

管理者的才能体现在花小钱办大事:

太对了,从这句话看出高先生不仅仅是个职业经理,还会是个称职的创业者。花小钱办大事才是水平所在,问题是要被鼓励,不被鼓励的行为,不被表扬的行为慢慢就会产生惰性。

员工晋升不能一个人说了算:

给每一个希望升迁的人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

管理者必须以身作则

总经理的座位和员工的不一样,传递的信息不同。

有级差能促进干部的工作热情,但压制骨干的热情;

工具比理念更重要

  理念和实施的方法,理念是方向,方法是达到那个目标的火车

  要想让员工改变思想,光靠理念的说教是没有用的,必须通过具体的方法以及实用的工具去影响人、改造人,这样才能达到效果。

 

优秀的管理者懂得如何发问

好的管理者知道问什么样的问题,知道部下怕问什么,能从部下的回答中发现问题,然后给部下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让专业人士做专业的事

让专业的人士做专业的事情,是现代社会分工合作的基本原则,只有让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发挥出水平来,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才比较高。

 

对领导者来说“管人”比“管事”更重要

在惠普,关于领导者的定位有一个很基本的原则,那就是管理者是教练而不是老板。老板可以发号施令,而教练却不同,因为衡量一个教练的水平高低不是看他自己多么能干,而是看他带的团队水平如何。

想一想你自己在过去一周里,有多少时间是在做事,有多少时间在管人?所谓做事就是自己干活,而管人就是跟员工谈话,指导员工做事,或给员工做示范,或者给他做评估等等,总之是跟管人有关的工作。

作为一个合格的基层经理,你至少要做到30%的时间在管人,70%的时间在做事。

中层管理者应当50%时间用于管人,50%时间用于做事;

高层管理者应当有80%的时间在管人,20%的时间在做事。


分享知识是管理者的美德:

一个好的管理者必须是一个好的老师,必须会讲课才行。

 

作为管理者,不能在部下面前流露出无辜、无奈的表情,否则员工一看:你都没有冲劲了,他们还有什么劲头儿工作呢?

管理者要成为“立地顶天”的人:

  所以工作上不管有什么压力,管理者都得扛着,这是管理者的义务。

 

如何使部下欣然受命:

管理者不要把工作任务硬塞给员工,要让部下明白:做某件事情对公司有什么价值,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员工能从中学到什么知识和技能。

派活或调岗不是让员工自己去选而是上头安排,员工总愿意干自己想干的事情。

如何避免招聘走后门:

为什么不允许人力资源部干预呢?因为员工表现好坏,跟人力资源部没有利害关系,人力资源部也不清楚各用人部门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它要是干预的话,必然是外行指导内行,损害招聘过程的公正性。

什么是战略:

作为惠普培养出来的职业经理人,我对战略的理解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通过这样一个战略,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我们把它称为目标,就是想做什么。

第二,要有一个明确的责任人去推动。这个战略由谁负责去完成,要有一个明确的责任人,如果该战略没有实现,这个人要承担全部责任。

  第三,要有一个明确的考评标准,也就是某战略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完成了,什么样的结果可以打5分,什么样的结果可以打3分,在执行前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评估标准。

  第四,要有一个明确的评估时间,即这个战略在什么时间之前必须完成,要有一个确切的日期,比如说某年某月某日。

  第五,由谁来评判战略是否完成了。一项战略是否完成,不是责任人自己说了算,要有明确的评估人,有时候评估人是上司,有时候评估人是部下,有时候评估人是同事,总而言之,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评估人(团队)来监督、检查战略的完成情况。有目标,有责任人,知道战略什么时间必须完成,这个战略做得好与坏的标准是什么,谁最后来评判战略是否完成了。


 

员工的忠诚从哪里来:

只要公司能够很好地提供这四个方面的机会,员工就会表现出忠诚。第一,做事的机会。第二,学习的机会。第三,赚钱的机会。第四,晋升的机会,


制度不应当惩罚好人:

各项规章制度不是为了让管理者方便,而是为了公司的健康发展,不能因为极少数员工的不当行为而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让好人跟着受连累。

危难之中显真情

关键时候更能看出企业关心什么,在乎什么,所谓危难之中显真情就是这个道理,是否把员工利益和客户利益放在首位,对管理者来说是个考验。

薪酬设计的基本原则:

惠普一直认为,要想严格地要求员工,就必须提供有吸引力的薪酬,这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同时存在。公司对员工的要求越高,付给员工的报酬也就越高,这样才体现利益的平等交换。否则员工会想:你就给我这么点钱,却要我干那么多活,要求那么高,凭什么?一定有一种不公平的感觉。只有当企业提供的薪酬在市场上有竞争力,让员工舍不得离开的时候,或者离开后不容易找到同等薪水的工作,或者即使能找到同等薪酬的工作,其他方面都是未知数的时候,才有可能引导他们,严格要求他们,因为他们会珍惜目前的工作。员工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薪酬,就要努力往上晋升(当然公司要提供这样的空间),而晋升靠的就是业绩(为公司做出的贡献),这样就形成了良性互动。如果一家企业给员工的工资没有竞争力,员工自然不安心,一旦有了本事,就会在利益驱动下想跳槽,而一旦优秀员工或熟练工跳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可能是两倍(甚至三倍)的工资都无法换来的,因为企业的沉淀成本非常高。只是大多数企业不知道如何计算这个损失而已,结果形成了恶性循环。

企业要正视“利益驱动”,因为人力资源是必须用钱去“买”的,只有当出价合理时卖方才会接受,双方才会成交。

 

学会开会是领导者的必修课

由于整个决策是老板建议、“集体决策”的产物,很多决策一旦失误,没有人出来承担责任,后果和风险只好由老板一个人承担。即使领导想追究部下的责任也很难,因为没有一个合适的环境让大家参与决策。各级员工嘴上不说,心里也理直气壮:开会时领导都下结论了,谁还敢说?

在各种会议中,级别最高的领导者要能耐得住寂寞,最后一个发言,这样才能听到真话,否则听到的更多是奉承和假话。

 

如何避免技术人员离职带走技术

“科研记录本”制度,即技术人员所有的发明创造,包括思路、草图等原始素材必须写在专门的科研记录本上。科研记录本的管理有点类似于发票管理,在科研记录本上每一页都有号码,就像发票一样是连号的,员工不可以撕掉其中的任何一页,否则就有麻烦了。其次,对科研部门的员工进行培训,告诉他们如何使用科研记录本,如何管理科研记录本,何时领取、何时交回科研记录本,什么样的数据、资料、草图等内容必须写到科研记录本上,如果不按照公司的要求写到科研记录本上,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使所有科研部门的技术人员知道这项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不像国内很多企业只是提倡一个理念,比如爱企业、爱岗位、模范遵守规章制度等等,却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到头来肯定无法执行。最后,通过内部审计来进行监督检查。任何制度必须有监督、有检查,这样才能形成约束力和威慑力,使大家知道不按游戏规则出牌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在惠普,这项工作就是通过内部审计来完成,通过每年一次的内部审计对科研人员的发明创造、产品开发过程、文献管理、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查,一旦发现有人把技术发明、产品设计(包括想法和草图)未写在科研记录本上,就视情节轻重严肃处理:轻则警告,重则开除(跨国公司可没有三令五申,下不为例,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有了内部审计这样一种监督约束机制,就能形成一种威慑力,使大家不得不按照公司的要求去做。这对于保护公司的利益,保护其他员工的利益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所有员工在加入惠普公司的时候,都要与公司签订若干个协议.


posted on 2007-09-13 10:09 哼哼 阅读(445) 评论(1)  编辑  收藏 所属分类: 管理学习

Feedback

# re: 读《笑着离开惠普》的体会(转) 2007-09-28 15:43 千里冰封
写得真的非常好,收蒧了  回复  更多评论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