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e 的官方文档中对查询语言有了很详细的描述,请参考:http://wiki.apache.org/hadoop/Hive/LanguageManual ,本文的内容大部分翻译自该页面,期间加入了一些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到的事项。
Create Table
CREATE [EXTERNAL] TABLE [IF NOT EXISTS] table_name
[(col_name data_type [COMMENT col_comment], ...)]
[COMMENT table_comment]
[PARTITIONED BY (col_name data_type
[COMMENT col_comment], ...)]
[CLUSTERED BY (col_name, col_name, ...)
[SORTED BY (col_name [ASC|DESC], ...)]
INTO num_buckets BUCKETS]
[ROW FORMAT row_format]
[STORED AS file_format]
[LOCATION hdfs_path]
CREATE TABLE 创建一个指定名字的表。如果相同名字的表已经存在,则抛出异常;用户可以用 IF NOT EXIST 选项来忽略这个异常。
EXTERNAL 关键字可以让用户创建一个外部表,在建表的同时指定一个指向实际数据的路径(LOCATION),Hive 创建内部表时,会将数据移动到数据仓库指向的路径;若创建外部表,仅记录数据所在的路径,不对数据的位置做任何改变。在删除表的时候,内部表的元数据和数据会被一起删除,而外部表只删除元数据,不删除数据。
LIKE 允许用户复制现有的表结构,但是不复制数据。
用户在建表的时候可以自定义 SerDe 或者使用自带的 SerDe。如果没有指定 ROW FORMAT 或者 ROW FORMAT DELIMITED,将会使用自带的 SerDe。在建表的时候,用户还需要为表指定列,用户在指定表的列的同时也会指定自定义的 SerDe,Hive 通过 SerDe 确定表的具体的列的数据。
如果文件数据是纯文本,可以使用 STORED AS TEXTFILE。如果数据需要压缩,使用 STORED AS SEQUENCE 。
有分区的表可以在创建的时候使用 PARTITIONED BY 语句。一个表可以拥有一个或者多个分区,每一个分区单独存在一个目录下。而且,表和分区都可以对某个列进行 CLUSTERED BY 操作,将若干个列放入一个桶(bucket)中。也可以利用SORT BY 对数据进行排序。这样可以为特定应用提高性能。
表名和列名不区分大小写,SerDe 和属性名区分大小写。表和列的注释是字符串。
Drop Table
删除一个内部表的同时会同时删除表的元数据和数据。删除一个外部表,只删除元数据而保留数据。
Alter Table
Alter table 语句允许用户改变现有表的结构。用户可以增加列/分区,改变serde,增加表和 serde 熟悉,表本身重命名。
Add Partitions
ALTER TABLE table_name ADD
partition_spec [ LOCATION 'location1' ]
partition_spec [ LOCATION 'location2' ] ...
partition_spec:
: PARTITION (partition_col = partition_col_value,
partition_col = partiton_col_value, ...)
用户可以用 ALTER TABLE ADD PARTITION 来向一个表中增加分区。当分区名是字符串时加引号。
ALTER TABLE page_view ADD
PARTITION (dt='2008-08-08', country='us')
location '/path/to/us/part080808'
PARTITION (dt='2008-08-09', country='us')
location '/path/to/us/part080809';
DROP PARTITION
ALTER TABLE table_name DROP
partition_spec, partition_spec,...
用户可以用 ALTER TABLE DROP PARTITION 来删除分区。分区的元数据和数据将被一并删除。
ALTER TABLE page_view
DROP PARTITION (dt='2008-08-08', country='us');
RENAME TABLE
ALTER TABLE table_name RENAME TO new_table_name
这个命令可以让用户为表更名。数据所在的位置和分区名并不改变。换而言之,老的表名并未“释放”,对老表的更改会改变新表的数据。
Change Column Name/Type/Position/Comment
ALTER TABLE table_name CHANGE [COLUMN]
col_old_name col_new_name column_type
[COMMENT col_comment]
[FIRST|AFTER column_name]
这个命令可以允许用户修改一个列的名称、数据类型、注释或者位置。
比如:
CREATE TABLE test_change (a int, b int, c int);
ALTER TABLE test_change CHANGE a a1 INT;
将 a 列的名字改为 a1.
ALTER TABLE test_change CHANGE a a1 STRING AFTER b;
将 a 列的名字改为 a1,a 列的数据类型改为 string,并将它放置在列 b 之后。新的表结构为: b int, a1 string, c int.
ALTER TABLE test_change CHANGE b b1 INT FIRST;
会将 b 列的名字修改为 b1, 并将它放在第一列。新表的结构为: b1 int, a string, c int.
注意:对列的改变只会修改 Hive 的元数据,而不会改变实际数据。用户应该确定保证元数据定义和实际数据结构的一致性。
Add/Replace Columns
ALTER TABLE table_name ADD|REPLACE
COLUMNS (col_name data_type [COMMENT col_comment], ...)
ADD COLUMNS 允许用户在当前列的末尾增加新的列,但是在分区列之前。
REPLACE COLUMNS 删除以后的列,加入新的列。只有在使用 native 的 SerDE(DynamicSerDe or MetadataTypeColumnsetSerDe)的时候才可以这么做。
Alter Table Properties
ALTER TABLE table_name SET TBLPROPERTIES table_properties
table_properties:
: (property_name = property_value, property_name = property_value, ... )
用户可以用这个命令向表中增加 metadata,目前 last_modified_user,last_modified_time 属性都是由 Hive 自动管理的。用户可以向列表中增加自己的属性。可以使用 DESCRIBE EXTENDED TABLE 来获得这些信息。
Add Serde Properties
ALTER TABLE table_name
SET SERDE serde_class_name
[WITH SERDEPROPERTIES serde_properties]
ALTER TABLE table_name
SET SERDEPROPERTIES serde_properties
serde_properties:
: (property_name = property_value,
property_name = property_value, ... )
这个命令允许用户向 SerDe 对象增加用户定义的元数据。Hive 为了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数据,将会初始化 SerDe 属性,并将属性传给表的 SerDe。如此,用户可以为自定义的 SerDe 存储属性。
Alter Table File Format and Organization
ALTER TABLE table_name SET FILEFORMAT file_format
ALTER TABLE table_name CLUSTERED BY (col_name, col_name, ...)
[SORTED BY (col_name, ...)] INTO num_buckets BUCKETS
这个命令修改了表的物理存储属性。
Loading files into table
当数据被加载至表中时,不会对数据进行任何转换。Load 操作只是将数据复制/移动至 Hive 表对应的位置。
Syntax:
LOAD DATA [LOCAL] INPATH 'filepath' [OVERWRITE]
INTO TABLE tablename
[PARTITION (partcol1=val1, partcol2=val2 ...)]
Synopsis:
Load 操作只是单纯的复制/移动操作,将数据文件移动到 Hive 表对应的位置。
- filepath 可以是:
- 相对路径,例如:project/data1
- 绝对路径,例如: /user/hive/project/data1
- 包含模式的完整 URI,例如:hdfs://namenode:9000/user/hive/project/data1
- 加载的目标可以是一个表或者分区。如果表包含分区,必须指定每一个分区的分区名。
- filepath 可以引用一个文件(这种情况下,Hive 会将文件移动到表所对应的目录中)或者是一个目录(在这种情况下,Hive 会将目录中的所有文件移动至表所对应的目录中)。
- 如果指定了 LOCAL,那么:
- load 命令会去查找本地文件系统中的 filepath。如果发现是相对路径,则路径会被解释为相对于当前用户的当前路径。用户也可以为本地文件指定一个完整的 URI,比如:file:///user/hive/project/data1.
- load 命令会将 filepath 中的文件复制到目标文件系统中。目标文件系统由表的位置属性决定。被复制的数据文件移动到表的数据对应的位置。
- 如果没有指定 LOCAL 关键字,如果 filepath 指向的是一个完整的 URI,hive 会直接使用这个 URI。 否则:
- 如果没有指定 schema 或者 authority,Hive 会使用在 hadoop 配置文件中定义的 schema 和 authority,fs.default.name 指定了 Namenode 的 URI。
- 如果路径不是绝对的,Hive 相对于 /user/ 进行解释。
- Hive 会将 filepath 中指定的文件内容移动到 table (或者 partition)所指定的路径中。
- 如果使用了 OVERWRITE 关键字,则目标表(或者分区)中的内容(如果有)会被删除,然后再将 filepath 指向的文件/目录中的内容添加到表/分区中。
- 如果目标表(分区)已经有一个文件,并且文件名和 filepath 中的文件名冲突,那么现有的文件会被新文件所替代。
SELECT
Syntax
SELECT [ALL | DISTINCT] select_expr, select_expr, ...
FROM table_reference
[WHERE where_condition]
[GROUP BY col_list]
[
CLUSTER BY col_list
| [DISTRIBUTE BY col_list]
[SORT BY col_list]
]
[LIMIT number]
- 一个SELECT语句可以是一个union查询或一个子查询的一部分。
- table_reference是查询的输入,可以是一个普通表、一个视图、一个join或一个子查询
- 简单查询。例如,下面这一语句从t1表中查询所有列的信息。
SELECT * FROM t1
WHERE Clause
where condition 是一个布尔表达式。例如,下面的查询语句只返回销售记录大于 10,且归属地属于美国的销售代表。Hive 不支持在WHERE 子句中的 IN,EXIST 或子查询。
SELECT * FROM sales WHERE amount > 10 AND region = "US"
ALL and DISTINCT Clauses
使用ALL和DISTINCT选项区分对重复记录的处理。默认是ALL,表示查询所有记录。DISTINCT表示去掉重复的记录。
hive> SELECT col1, col2 FROM t1
1 3
1 3
1 4
2 5
hive> SELECT DISTINCT col1, col2 FROM t1
1 3
1 4
2 5
hive> SELECT DISTINCT col1 FROM t1
1
2
基于Partition的查询
一般 SELECT 查询会扫描整个表(除非是为了抽样查询)。但是如果一个表使用 PARTITIONED BY 子句建表,查询就可以利用分区剪枝(input pruning)的特性,只扫描一个表中它关心的那一部分。Hive 当前的实现是,只有分区断言出现在离 FROM 子句最近的那个WHERE 子句中,才会启用分区剪枝。例如,如果 page_views 表使用 date 列分区,以下语句只会读取分区为‘2008-03-01’的数据。
SELECT page_views.*
FROM page_views
WHERE page_views.date >= '2008-03-01'
AND page_views.date
HAVING Clause
Hive 现在不支持 HAVING 子句。可以将 HAVING 子句转化为一个字查询,例如:
SELECT col1 FROM t1 GROUP BY col1 HAVING SUM(col2) > 10
可以用以下查询来表达:
SELECT col1 FROM (SELECT col1, SUM(col2) AS col2sum
FROM t1 GROUP BY col1) t2
WHERE t2.col2sum > 10
LIMIT Clause
Limit 可以限制查询的记录数。查询的结果是随机选择的。下面的查询语句从 t1 表中随机查询5条记录:
SELECT * FROM t1 LIMIT 5
Top k 查询。下面的查询语句查询销售记录最大的 5 个销售代表。
SET mapred.reduce.tasks = 1
SELECT * FROM sales SORT BY amount DESC LIMIT 5
REGEX Column Specification
SELECT 语句可以使用正则表达式做列选择,下面的语句查询除了 ds 和 hr 之外的所有列:
SELECT `(ds|hr)?+.+` FROM sales
Join
Syntax
join_table:
table_reference JOIN table_factor [join_condition]
| table_reference {LEFT|RIGHT|FULL} [OUTER]
JOIN table_reference join_condition
| table_reference LEFT SEMI JOIN
table_reference join_condition
table_reference:
table_factor
| join_table
table_factor:
tbl_name [alias]
| table_subquery alias
| ( table_references )
join_condition:
ON equality_expression ( AND equality_expression )*
equality_expression:
expression = expression
Hive 只支持等值连接(equality joins)、外连接(outer joins)和(left semi joins???)。Hive 不支持所有非等值的连接,
因为非等值连接非常难转化到 map/reduce 任务。另外,Hive 支持多于 2 个表的连接。
写 join 查询时,需要注意几个关键点:
1. 只支持等值join,例如:
SELECT a.* FROM a JOIN b ON (a.id = b.id)
SELECT a.* FROM a JOIN b
ON (a.id = b.id AND a.department = b.department)
是正确的,然而:
SELECT a.* FROM a JOIN b ON (a.id b.id)
是错误的。
2. 可以 join 多于 2 个表,例如
SELECT a.val, b.val, c.val FROM a JOIN b
ON (a.key = b.key1) JOIN c ON (c.key = b.key2)
如果join中多个表的 join key 是同一个,则 join 会被转化为单个 map/reduce 任务,例如:
SELECT a.val, b.val, c.val FROM a JOIN b
ON (a.key = b.key1) JOIN c
ON (c.key = b.key1)
被转化为单个 map/reduce 任务,因为 join 中只使用了 b.key1 作为 join key。
SELECT a.val, b.val, c.val FROM a JOIN b ON (a.key = b.key1)
JOIN c ON (c.key = b.key2)
而这一 join 被转化为 2 个 map/reduce 任务。因为 b.key1 用于第一次 join 条件,而 b.key2 用于第二次 join。
join 时,每次 map/reduce 任务的逻辑是这样的:reducer 会缓存 join 序列中除了最后一个表的所有表的记录,
再通过最后一个表将结果序列化到文件系统。这一实现有助于在 reduce 端减少内存的使用量。实践中,应该把最大的那个表写在最后
(否则会因为缓存浪费大量内存)。例如:
SELECT a.val, b.val, c.val FROM a
JOIN b ON (a.key = b.key1) JOIN c ON (c.key = b.key1)
所有表都使用同一个 join key(使用 1 次 map/reduce 任务计算)。Reduce 端会缓存 a 表和 b 表的记录,然后每次取得一个 c 表的记录就计算一次 join 结果,类似的还有:
SELECT a.val, b.val, c.val FROM a
JOIN b ON (a.key = b.key1) JOIN c ON (c.key = b.key2)
这里用了 2 次 map/reduce 任务。第一次缓存 a 表,用 b 表序列化;第二次缓存第一次 map/reduce 任务的结果,然后用 c 表序列化。
LEFT,RIGHT 和 FULL OUTER 关键字用于处理 join 中空记录的情况,例如:
SELECT a.val, b.val FROM a LEFT OUTER
JOIN b ON (a.key=b.key)
对应所有 a 表中的记录都有一条记录输出。输出的结果应该是 a.val, b.val,当 a.key=b.key 时,而当 b.key 中找不到等值的
a.key 记录时也会输出 a.val, NULL。“FROM a LEFT OUTER JOIN b”这句一定要写在同一行——意思是 a 表在 b 表的左边,所以
a 表中的所有记录都被保留了;“a RIGHT OUTER JOIN b”会保留所有 b 表的记录。OUTER JOIN 语义应该是遵循标准 SQL spec的。
Join 发生在 WHERE 子句之前。如果你想限制 join 的输出,应该在 WHERE 子句中写过滤条件——或是在 join 子句中写。
这里面一个容易混淆的问题是表分区的情况:
SELECT a.val, b.val FROM a
LEFT OUTER JOIN b ON (a.key=b.key)
WHERE a.ds='2009-07-07' AND b.ds='2009-07-07'
会 join a 表到 b 表(OUTER JOIN),列出 a.val 和 b.val 的记录。WHERE 从句中可以使用其他列作为过滤条件。
但是,如前所述,如果 b 表中找不到对应 a 表的记录,b 表的所有列都会列出 NULL,包括 ds 列。也就是说,join
会过滤 b 表中不能找到匹配 a 表 join key 的所有记录。这样的话,LEFT OUTER 就使得查询结果与 WHERE 子句无关了。
解决的办法是在 OUTER JOIN 时使用以下语法:
SELECT a.val, b.val FROM a LEFT OUTER JOIN b
ON (a.key=b.key AND
b.ds='2009-07-07' AND
a.ds='2009-07-07')
这一查询的结果是预先在 join 阶段过滤过的,所以不会存在上述问题。这一逻辑也可以应用于 RIGHT 和 FULL 类型的 join 中。
Join 是不能交换位置的。无论是 LEFT 还是 RIGHT join,都是左连接的。
SELECT a.val1, a.val2, b.val, c.val
FROM a
JOIN b ON (a.key = b.key)
LEFT OUTER JOIN c ON (a.key = c.key)
先 join a 表到 b 表,丢弃掉所有 join key 中不匹配的记录,然后用这一中间结果和 c 表做 join。这一表述有一个不太明显的问题,
就是当一个 key 在 a 表和 c 表都存在,但是 b 表中不存在的时候:整个记录在第一次 join,即 a JOIN b 的时候都被丢掉了
(包括a.val1,a.val2和a.key),然后我们再和 c 表 join 的时候,如果 c.key 与 a.key 或 b.key 相等,就会得到这样的结果:
NULL, NULL, NULL, c.val。
LEFT SEMI JOIN 是 IN/EXISTS 子查询的一种更高效的实现。Hive 当前没有实现 IN/EXISTS 子查询,所以你可以用 LEFT SEMI JOIN
重写你的子查询语句。LEFT SEMI JOIN 的限制是, JOIN 子句中右边的表只能在 ON 子句中设置过滤条件,在 WHERE 子句、
SELECT 子句或其他地方过滤都不行。
SELECT a.key, a.value
FROM a
WHERE a.key in
(SELECT b.key
FROM B);
可以被重写为:
SELECT a.key, a.val
FROM a LEFT SEMI JOIN b on (a.key = b.key
Hive 优化
Hive 针对不同的查询进行了优化,优化可以通过配置进行控制,本文将介绍部分优化的策略以及优化控制选项。
列裁剪(Column Pruning)
在读数据的时候,只读取查询中需要用到的列,而忽略其他列。例如,对于查询:
SELECT a,b FROM T WHERE e
其中,T 包含 5 个列 (a,b,c,d,e),列 c,d 将会被忽略,只会读取a, b, e 列
这个选项默认为真: hive.optimize.cp = true
分区裁剪(Partition Pruning)
在查询的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分区。例如,对于下列查询:
SELECT * FROM (SELECT c1, COUNT(1)
FROM T GROUP BY c1) subq
WHERE subq.prtn = 100;
SELECT * FROM T1 JOIN
(SELECT * FROM T2) subq ON (T1.c1=subq.c2)
WHERE subq.prtn = 100;
会在子查询中就考虑 subq.prtn = 100 条件,从而减少读入的分区数目。
此选项默认为真:hive.optimize.pruner=true
Join
在使用写有 Join 操作的查询语句时有一条原则:应该将条目少的表/子查询放在 Join 操作符的左边。原因是在 Join 操作的 Reduce
阶段,位于 Join 操作符左边的表的内容会被加载进内存,将条目少的表放在左边,可以有效减少发生 OOM 错误的几率。
对于一条语句中有多个 Join 的情况,如果 Join 的条件相同,比如查询:
INSERT OVERWRITE TABLE pv_users
SELECT pv.pageid, u.age FROM page_view p
JOIN user u ON (pv.userid = u.userid)
JOIN newuser x ON (u.userid = x.userid);
- 如果 Join 的 key 相同,不管有多少个表,都会则会合并为一个 Map-Reduce
- 一个 Map-Reduce 任务,而不是 ‘n’ 个
- 在做 OUTER JOIN 的时候也是一样
如果 Join 的条件不相同,比如:
INSERT OVERWRITE TABLE pv_users
SELECT pv.pageid, u.age FROM page_view p
JOIN user u ON (pv.userid = u.userid)
JOIN newuser x on (u.age = x.age);
Map-Reduce 的任务数目和 Join 操作的数目是对应的,上述查询和以下查询是等价的:
INSERT OVERWRITE TABLE tmptable
SELECT * FROM page_view p JOIN user u
ON (pv.userid = u.userid);
INSERT OVERWRITE TABLE pv_users
SELECT x.pageid, x.age FROM tmptable x
JOIN newuser y ON (x.age = y.age);
Map Join
Join 操作在 Map 阶段完成,不再需要Reduce,前提条件是需要的数据在 Map 的过程中可以访问到。比如查询:
INSERT OVERWRITE TABLE pv_users
SELECT /*+ MAPJOIN(pv) */ pv.pageid, u.age
FROM page_view pv
JOIN user u ON (pv.userid = u.userid);
可以在 Map 阶段完成 Join,如图所示:
相关的参数为:
- hive.join.emit.interval = 1000 How many rows in the right-most join operand Hive should buffer before emitting the join result.
- hive.mapjoin.size.key = 10000
- hive.mapjoin.cache.numrows = 10000
Group By
- Map 端部分聚合:
- 并不是所有的聚合操作都需要在 Reduce 端完成,很多聚合操作都可以先在 Map 端进行部分聚合,最后在 Reduce 端得出最终结果。
- 基于 Hash
- 参数包括:
- hive.map.aggr = true 是否在 Map 端进行聚合,默认为 True
- hive.groupby.mapaggr.checkinterval = 100000 在 Map 端进行聚合操作的条目数目
- 有数据倾斜的时候进行负载均衡
- hive.groupby.skewindata = false
- 当选项设定为 true,生成的查询计划会有两个 MR Job。第一个 MR Job 中,Map 的输出结果集合会随机分布到 Reduce 中,每个 Reduce 做部分聚合操作,并输出结果,这样处理的结果是相同的 Group By Key 有可能被分发到不同的 Reduce 中,从而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第二个 MR Job 再根据预处理的数据结果按照 Group By Key 分布到 Reduce 中(这个过程可以保证相同的 Group By Key 被分布到同一个 Reduce 中),最后完成最终的聚合操作。
合并小文件
文件数目过多,会给 HDFS 带来压力,并且会影响处理效率,可以通过合并 Map 和 Reduce 的结果文件来消除这样的影响:
- hive.merge.mapfiles = true 是否和并 Map 输出文件,默认为 True
- hive.merge.mapredfiles = false 是否合并 Reduce 输出文件,默认为 False
- hive.merge.size.per.task = 256*1000*1000 合并文件的大小
Hive 的扩展特性
CREATE TABLE mylog ( user_id BIGINT, page_url STRING, unix_time INT)
STORED AS TEXTFILE;
当用户的数据文件格式不能被当前 Hive 所识别的时候,可以自定义文件格式。可以参考 contrib/src/java/org/apache/hadoop/hive/contrib/fileformat/base64 中的例子。写完自定义的格式后,在创建表的时候指定相应的文件格式就可以:
CREATE TABLE base64_test(col1 STRING, col2 STRING)
STORED AS
INPUTFORMAT 'org.apache.hadoop.hive.contrib.
fileformat.base64.Base64TextInputFormat'
OUTPUTFORMAT 'org.apache.hadoop.hive.contrib.
fileformat.base64.Base64TextOutputFormat';
SerDe
SerDe 是 Serialize/Deserilize 的简称,目的是用于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序列化的格式包括:
- 分隔符(tab、逗号、CTRL-A)
- Thrift 协议
反序列化(内存内):
- Java Integer/String/ArrayList/HashMap
- Hadoop Writable 类
- 用户自定义类
目前存在的 Serde 见下图:
其中,LazyObject 只有在访问到列的时候才进行反序列化。 BinarySortable:保留了排序的二进制格式。
当存在以下情况时,可以考虑增加新的 SerDe:
- 用户的数据有特殊的序列化格式,当前的 Hive 不支持,而用户又不想在将数据加载至 Hive 前转换数据格式。
- 用户有更有效的序列化磁盘数据的方法。
用户如果想为 Text 数据增加自定义 Serde ,可以参照 contrib/src/java/org/apache/hadoop/hive/contrib/serde2/RegexSerDe.java 中的例子。RegexSerDe 利用用户提供的正则表倒是来反序列化数据,例如:
CREATE TABLE apache_log(
host STRING,
identity STRING,
user STRING,
time STRING,
request STRING,
status STRING,
size STRING,
referer STRING,
agent STRING)
ROW FORMAT
SERDE 'org.apache.hadoop.hive.contrib.serde2.RegexSerDe'
WITH SERDEPROPERTIES
( "input.regex" = "([^ ]*) ([^ ]*) ([^ ]*) (-|\\\\[[^\\\\]]*\\\\])
([^ \\"]*|\\"[^\\"]*\\") (-|[0-9]*) (-|[0-9]*)(?: ([^ \\"]*|\\"[^\\"]*\\")
([^ \\"]*|\\"[^\\"]*\\"))?",
"output.format.string" = "%1$s %2$s %3$s %4$s %5$s %6$s %7$s %8$s %9$s";)
STORED AS TEXTFILE;
用户如果想为 Binary 数据增加自定义的 SerDE,可以参考例子:serde/src/java/org/apache/hadoop/hive/serde2/binarysortable,例如:
CREATE TABLE mythrift_table
ROW FORMAT SERDE
'org.apache.hadoop.hive.contrib.serde2.thrift.ThriftSerDe'
WITH SERDEPROPERTIES (
"serialization.class" = "com.facebook.serde.tprofiles.full",
"serialization.format" = "com.facebook.thrift.protocol.TBinaryProtocol";);
Map/Reduce 脚本(Transform)
用户可以自定义 Hive 使用的 Map/Reduce 脚本,比如:
FROM (
SELECT TRANSFORM(user_id, page_url, unix_time)
USING 'page_url_to_id.py'
AS (user_id, page_id, unix_time)
FROM mylog
DISTRIBUTE BY user_id
SORT BY user_id, unix_time)
mylog2
SELECT TRANSFORM(user_id, page_id, unix_time)
USING 'my_python_session_cutter.py' AS (user_id, session_info);
Map/Reduce 脚本通过 stdin/stdout 进行数据的读写,调试信息输出到 stderr。
UDF(User-Defined-Function)
用户可以自定义函数对数据进行处理,例如:
add jar build/ql/test/test-udfs.jar;
CREATE TEMPORARY FUNCTION testlength
AS 'org.apache.hadoop.hive.ql.udf.UDFTestLength';
SELECT testlength(src.value) FROM src;
DROP TEMPORARY FUNCTION testlength;
UDFTestLength.java 为:
package org.apache.hadoop.hive.ql.udf;
public class UDFTestLength extends UDF {
public Integer evaluate(String s) {
if (s == null) {
return null;
}
return s.length();
}
}
自定义函数可以重载:
add jar build/contrib/hive_contrib.jar;
CREATE TEMPORARY FUNCTION example_add
AS 'org.apache.hadoop.hive.contrib.udf.example.UDFExampleAdd';
SELECT example_add(1, 2) FROM src;
SELECT example_add(1.1, 2.2) FROM src;
UDFExampleAdd.java:
public class UDFExampleAdd extends UDF {
public Integer evaluate(Integer a, Integer b) {
if (a = null || b = null)
return null;
return a + b;
}
public Double evaluate(Double a, Double b) {
if (a = null || b = null)
return null;
return a + b;
}
}
%%
在使用 UDF 的时候,会自动进行类型转换,这个 java 或者 C 中的类型转换有些类似,比如:
SELECT example_add(1, 2.1) FROM src;
的结果是 3.1,这是因为 UDF 将类型为 Int 的参数 “1″ 转换为 double。
类型的隐式转换是通过 UDFResolver 来进行控制的,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 UDF 进行不同的控制。
UDF 还可以支持变长的参数,例如 UDFExampleAdd.java:
public class UDFExampleAdd extends UDF {
public Integer evaluate(Integer... a) {
int total = 0;
for (int i=0; i
使用例子为:
SELECT example_add(1, 2) FROM src;
SELECT example_add(1, 2, 3) FROM src;
SELECT example_add(1, 2, 3, 4.1) FROM src;
综上,UDF 具有以下特性:
- 用 java 写 UDF 很容易。
- Hadoop 的 Writables/Text 具有较高性能。
- UDF 可以被重载。
- Hive 支持隐式类型转换。
- UDF 支持变长的参数。
- genericUDF 提供了较好的性能(避免了反射)。
UDAF(User-Defined Aggregation Funcation)
例子:
SELECT page_url, count(1), count(DISTINCT user_id) FROM mylog;
UDAFCount.java:
public class UDAFCount extends UDAF {
public static class Evaluator implements UDAFEvaluator {
private int mCount;
public void init() {
mcount = 0;
}
public boolean iterate(Object o) {
if (o!=null)
mCount++;
return true;
}
public Integer terminatePartial() {
return mCount;
}
public boolean merge(Integer o) {
mCount += o;
return true;
}
public Integer terminate() {
return mCount;
}
}
UDAF 总结:
- 编写 UDAF 和 UDF 类似
- UDAF 可以重载
- UDAF 可以返回复杂类
- 在使用 UDAF 的时候可以禁止部分聚合功能
UDF,UDAF 和 MR 脚本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