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25-02-05 11:47
Jack Jiang 阅读(15)
评论(0) 编辑 收藏
1、前言
一个孤独的小人,面对巨大的地球站在那里,这就是微信的启动画面,许多人对此非常熟悉。而知道画面里是非洲,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这是因为图片里的地球为云团笼罩,只露出一部分地貌特征,需要对世界地图比较熟悉的有心人才能发现这一点。
技术交流:
2、图片解读
不过,因为有了我,一切都变得很简单了:
非洲大陆东北角上,那狭长的红海,和东南角上的马达加斯加岛,我都用红圈标注了出来。通过对比,这是一望而知的事情。两张图的区别在于,地图是在赤道上空看地球,而照片要偏南半球很多,以至于欧洲被挤到了图片之外,相反是南极洲在图片下方占据了大量面积。
问题在于,各个国家习惯性地把自己国家置于地图的中心。例如下面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和你平常看到的世界地图绝对不一样:
中国不在地图的中心,是不是这样?那么,为什么微信的启动画面上的地球是正对非洲,而不是中国呢?
因为它不是地图,而是一张照片,一张真实的照片,用哈苏照相机在4万5千公里外拍摄的地球照片。这张照片的官方编号是:AS17-148-22727,民间给它的名字叫“蓝色弹珠”(The Blue Marble)。
3、“蓝色弹珠”(The Blue Marble)
要谈一下这张照片,必须说到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从1961年5月到1972年12月的十一年时间里,美国持续进行了一系列载人登月太空飞行。其中,有6次成功登上月球。而大家最为熟悉的失败案例是阿波罗13号登月计划,它被拍成了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
蓝色弹珠这张照片拍摄于1972年12月7日,当时宇航员在阿波罗17号飞船上,三名宇航员中的某一位用一台80毫米镜头的哈苏照相机,拍下了完整的地球照片。这张照片非常难得,因为阿波罗17号飞船执行的是最后一次阿波罗登月计划,从此以后,人类已经很久没有飞船抵达这个距离对地球进行拍照。我们看到的大量地球的照片,都是合成照,而不是太空实拍。
站在宇航员的角度,于4万5千公里之外看过去,地球就像是一颗很小的蓝色弹珠,这就是这张照片名字的由来。
4、最文艺的解读
微信的启动画面就是用了这张“蓝色弹珠”,人类最近一次在太空中远眺母星的景象。作为一种人际沟通工具,没有第二张图能更好地表达出人类内心的孤独,以及地球家园的美好。所以,整个画面有一种孤清中的淡淡暖意,给人的感觉是文艺到死。等你知道了背后的故事,又会觉得闷骚到死。
5、另外一种解读
我这里有另外一个不同的答案:
— 为什么不是正对着中国?
— 因为他在等待着那人转过来。
— 转过来之后呢?
— I WANT YOU!
6、更多QQ、微信的技术故事
《技术往事:微信估值已超5千亿,雷军曾有机会收编张小龙及其Foxmail》
《QQ和微信凶猛成长的背后:腾讯网络基础架构的这些年》
《闲话即时通讯:腾讯的成长史本质就是一部QQ成长史》
《2017微信数据报告:日活跃用户达9亿、日发消息380亿条》
《腾讯开发微信花了多少钱?技术难度真这么大?难在哪?》
《技术往事:创业初期的腾讯——16年前的冬天,谁动了马化腾的代码》
《技术往事:史上最全QQ图标变迁过程,追寻IM巨人的演进历史》
《技术往事:“QQ群”和“微信红包”是怎么来的?》
《开发往事:深度讲述2010到2015,微信一路风雨的背后》
《开发往事:微信千年不变的那张闪屏图片的由来》
《开发往事:记录微信3.0版背后的故事(距微信1.0发布9个月时)》
《一个微信实习生自述:我眼中的微信开发团队》
《首次揭秘:QQ实时视频聊天背后的神秘组织》
《为什么说即时通讯社交APP创业就是一个坑?》
《微信七年回顾:历经多少质疑和差评,才配拥有今天的强大》
《前创始团队成员分享:盘点微信的前世今生——微信成功的必然和偶然》
《即时通讯创业必读:解密微信的产品定位、创新思维、设计法则等》
《QQ的成功,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顺利和轻松》
《QQ现状深度剖析:你还认为QQ已经被微信打败了吗?》
《[技术脑洞] 如果把14亿中国人拉到一个微信群里技术上能实现吗?》
《QQ和微信止步不前,意味着即时通讯社交应用创业的第2春已来? 》
《那些年微信开发过的鸡肋功能,及其带给我们的思考》
《读懂微信:从1.0到7.0版本,一个主流IM社交工具的进化史》
《同为IM社交产品中的王者,QQ与微信到底有什么区别》
《还原真实的腾讯:从最不被看好,到即时通讯巨头的草根创业史》
《QQ设计团队分享:新版 QQ 8.0 语音消息改版背后的功能设计思路》
《社交应用教父级人物的张小龙和马化腾的同与不同》
《专访马化腾:首次开谈个人经历、管理心得、技术创新、微信的诞生等》
《一文读懂微信之父张小龙:失败天才、颠覆者、独裁者、人性操控师》
《微信纯血鸿蒙版正式发布,295天走完微信14年技术之路!》
>> 更多同类文章 ……
(本文已同步发布于:http://www.52im.net/thread-20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