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总结了用例的基本概念以及关系的定义,对基本概念有了一定认识.
用例(Use-Case Model):描述功能需求,用来对系统的功能和系统进行交互的外部事物的模型.
系统边界:一个系统的所有成分与系统以外的各种事物的分界线。
参与者(Actor):与系统打交道,会引起系统产生行为-形态变化的人、事、物。作为外部用户与系统发生交互作用,这是参与者的特征。
在系统的实际运作中,一个实际用户可能对应系统的多个参与者。不同的用户也可以只对应于一个参与者,从而代表同一参与者的不同实例。
系统与参与者的请求与相应的完全及构成了系统的边界。
识别参与者:1、人员;2、外部系统;3、与系统交互设备(特殊设备作为参与者)。
具体的指导策略:1、集中精力于激活系统行为参与者最容易识别;2、从用户角度考虑,系统地使用,特别考虑人员,外部系统设备;3、识别出的,
记录他们的责任;4、通过识别继承关系,组织参与者。
用例的再认识:参与者与系统的交互式有用例描述的,即使用用例来描述,系统外村的可见的需求情况。
1、用例是对用户需求的规范化描述;2、为开发者提供认识和理解系统的技术;3、为领域专家、最终用户、开发人员,提供一种交流的手段;
4、用例可以作为人机界面设计的基础。
用例描述要求:
1、交互式才激活功能;2、描述的是系统级功能,使用用例来可视化、详述、构造、文档化用户的需求;3、描述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4、可观察的结果是指系统对参与者的动作做出响应;5、描述的系统功能应相对完整,大小适中;6、用例既表达了功能需求,也表达了系统
的功能划分;7、描述的步骤简洁清晰;8、一般外部系统引起交互,但是有时是系统内部引起的。
下面是一个具体用例例图:
图1–1 用例之间的关系
用例除了与其参与者发生关联外,还可以参与系统中的多个关系(如 表 5–1)。
关系 |
功能 |
表示法 |
关联 |
参与者与其参与执行的用例之间的通信途径 |
|
扩展 |
在基础用例上插入基础用例不能说明的扩展部分 |
|
用例泛化 |
用例之间的一般和特殊关系,其中特殊用例继承了一般用例的特性并增加了新的特性 |
|
包括 |
在基础用例上插入附加的行为,并且具有明确的描述 |
|
表 1–1 用例之间的关系
如 图 5–2 ,用例用一个名字在里面的椭圆表示,用例和与它通信的参与者之间用实线连接。
图 1–2 用例之间的关系
凡是有该标志的文章,都是该blog博主Caoer(草儿)原创,凡是索引、收藏
、转载请注明来处和原文作者。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