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宏的《JAVA与模式》,本来已经在书堆里面尘封了。之前第一遍看过后,有些地方觉得比较抽象,也没细体会。
一晃两年过去,偶然因为一个设计模式的疑惑,把它又找出来了(书很多,找得很辛苦)。重读这本书时,感觉理解
起来和两年前完全不同了,几十页一气呵成。很久没有这种读书的状态了。于是决定从头再读,读了还不算,顺便记点
笔记,贻笑大方。
一节,设计模式的一些基础概念。大概都是些老生常谈的东西,但缺少它,就不是完整的笔记了。所以题目叫简言。
=================================================================================
Peter Coad 软件设计目标:
1. 可扩展性(Extensibility)
新的功能可以很容易的加入到系统
2. 灵活性(Flexibility)
可以允许代码修改平稳地发生,而不会设计到很多其他的模块
3. 可插入性(Pluggability)
可以很容易地将一个类抽出去,同时将另一个有同样接口的类加入进来
达成理想软件设计目标的关键是设计的抽象化。
抽象化的基石:接口和抽象类
一、接口 (Interface)
接口是实现构件的可插入性(Pluggability)的关键。
1. 接口保证关联的可插入性
通过接口,我们可以实现动态切换一个类到另一个类的关联关系。 比如 类A 关联了类 B,
如果需求更改,类 A 需要关联类 C,我们只有修改类A 的代码。 如果类B和类C行为相似,
那我们可以提炼出接口 E。类A 只需要关联到接口E,就可以在不修改代码的情况下,自由
切换类A与类B或者类C的关联关系。
2. 接口保证调用的可插入性
同样,一个对象不可避免地需要调用其他对象的方法。这种调用不一定非得是某一个具体类,
而可以是一个接口。这样一来,任何实现了这个接口的具体类都可以被当前对象调用;而当前
对象到底调用的是哪一个具体类的实例则完全可以动态地决定。
因此,接口提供了关联以及方法调用上的可插入性,软件系统的规模越大,生命周期越长,接口
的重要性就越大。接口使得软件系统在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插入性方面得到保证。
接口的分类:
1. 单方法接口。 如 Runnable
2. 标识接口。如 Serializable、java.rmi.Remote
3. 常量接口。 不推荐
二、抽象类 (Abstract Class)
抽象类的重要设计原则:
1. 抽象类是用来继承的;具体类不是用来继承的
2. 抽象类应该拥有尽可能多的共同代码 (代码复用、节约内存资源)
3. 抽象类应该拥有尽可能少的数据 (节省内存资源)
接口与抽象类的优缺比较:
1. 两者最大的区别,java 抽象类可以提供某些方法的部分实现,而java接口则不可以。
2. 子类只能继承一个抽象类,但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3. 代码重构方面。将一个单独的java具体类重构成一个java接口的实现是很容易的,
而为一个已有的具体类添加一个java抽象类作为抽象类型取不那么容易,因为这个
具体类有可能已经有了一个超类。
4. java接口是定义混合类型(Mixin Type)的理想工具。所谓混合类型,就是在一个类
的主类型之外的次要类型。一个混合类型表明一个类不仅仅具有某个主类型的行为,
而且具有其他的次要行为。比如 Hashtable
联合使用java接口和java抽象类:
由于java抽象类具有提供缺省实现的优点,而java接口具有其他所有的优点。因此联合使用
两者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首先,声明类型的工作仍然是java接口承担的,但是同时给出的还有一个java抽象类,为这个
接口给出一个缺省实现。其他同属于这个抽象类型的具体类可以选择实现这个java接口,也可
以选择继承自这个抽象类。
这其实就是缺省适配模式(Default Adapter)。Java API 中也用了这种缺省适配模式,而且全都
遵循一定的命名规范:Abstract + 接口名。比如接口Collection,抽象类的名字是AbstractCollection。
这种联合使用接口和抽象类的做法,可以充分利用两者的优点,克服两者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