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非常非常女人的。
不管有多少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男人提出激烈抗议,开埠百年来,上海的个性是绝对妖娆。
十里洋场的霓虹闪烁、歌厅舞厅的风姿绰约、街头巷尾的飞长流短、左邻右舍的工于心计,错综复杂地交织着上海的风貌。精致和细腻,巧思和匠心,无一例外地成为所有过客对她的评价。吃饭用“两”作单位,就曾经是一个最为生动的例子。当全国人民都在以此作为一个笑话传颂的时候,上海依然用她那些特别女人的感觉来回应,淡然而又不屑一顾。
城市是靠文字表达出来的。张爱玲、苏青、王安忆、陈丹燕……在所有上海的作家年鉴中,女性占据着最醒目的位置。而她们笔调也是那样的“细节”:从霞飞路的旗袍流苏到襄阳路的蕾丝窄裙,从凯司林的奶油蛋糕到新天地的午后咖啡,从亭子间的麻将阵阵到SPA的乐声绵绵……这些男人所不屑也不习惯欣赏的部分却一再的成为报章上的经典和电影中的情节。而她们的作品更是一再地被人们拿来反复品味,认真分析着字里行间所散发的精打细算和轻声细语。
问一个女孩子,可能会嫌北京太干、广州太乱、深圳太乏味,香港又太拥挤。很少会听到她们对上海投反对票。逛一路的商店,喝一下午的咖啡,买一袋的时装,几乎所有女人的梦想,上海都能够满足。而“淮海路两分钟就有一位美女”的说法,更是让女人成为城市的无以复加的骄傲。
要有的话,也是对上海的男人。因为,男人也有点女人的味道,使得两性如同没有距离和差异。和北方爷们的豪情万丈相比,他们却是春风化雨,喜欢苏打水中加片柠檬,喜欢在宜家购买床单,喜欢和女友各自付帐、两不相欠。不能简单地讲上海男人不像男人。他们也会在东洋打拼天下,也会在房地产界叱咤风云,但是那骨子里面的算计和精密却和传统意义上的男性不相符合。因为他们生活在上海,生活在天天计较着得失、时时筹划着生活的地域,这种女性化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
五十年代有部电影中的经典台词:南京路上的风都是香的。香水、香氛、香精……都是女性的特有名词,而这些的特质就是“润物细无声”的。一把撒去,隐隐约约当中,存在、散播和弥漫。
而上海的女性风格就是这样形成、生长和闪亮着。在这个中国最洋派的城市里,她们的传统来自于历史的演变,母亲的教诲,而反过来,当思想变成习惯,她们又在决定着生活的环境,教育着下一代,无论男女。
没有女人,就没有上海;不写女人,也就写不了上海;而不了解女人,更是无法看懂这个错综复杂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