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慢慢其休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素
posts - 17,comments - 7,trackbacks - 0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文首先会试图告诉你什么是程序员?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程序?正确的入门方法是什么?
程序员只有在理解了以上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更快地提高自身技能,这时候再开始程序的设计。其实,对一个软件的开发者来说,真正重要的不在于这行代码怎么写,那些代码应该怎么写,关键是思路的问题,而思路事实上是经验的积累。经验是使你从最初的封闭的思维方式,到最后形成开放式的思维的一个过程。将我十几年程序生涯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告诉读者,使大家少走弯路也是我想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
1.1 程序≠软件
现在很多人以为程序就是软件,软件就是程序。事实上,软件和程序在20世纪80年代时,还可以说是等同的,或者说,在非pc领域里它们可能还会是等同的,比如说某个嵌入式软件领域,软件和程序可能是等同的。但是,在pc这个领域内,现在的程序已不等于软件了。这是什么意思呢?
1. 软件发展简述
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pc刚诞生,这时国内还没有几个人会写程序。那么,如果你写个程序,别人就可以拿来用。这时候的程序就能产生价值,这个程序就直接等同于软件。
但软件行业发展到现在,这里以中国的情况为例(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程序已经不等同于软件了),程序也不等同于软件了。因为现在会写程序很容易,但是你的这个程序很难产生什么样的商业意义,也不能产生什么价值,这就很难直接变成软件。要使一个程序直接变成软件,中间就面临着很高的门槛问题。这个门槛问题来自于整个行业的形成。
现在,你写了一个程序以后,要面临商业化的过程。你要宣传,你要让用户知道,你要建立经销渠道,可能你还要花很多的时间去说服别人用你的东西。这是程序到软件的一个过程。这门槛已比较高了。
我们在和国内的大经销商的销售渠道的人聊天时,他们的老板说,这几年做软件的门槛挺高的,如果你没有五、六百万做软件,那是“玩”不起来的。我说:“你们就使门槛很高了。”他说:“那肯定是的。如果你写个“烂”程序,明天你倒闭了,你的东西还占了我的库房,我还不知道找谁退去呢。我的库房是要钱的呀!现在的软件又是那么多!”
所以,如果你没有一定的资产的话,经销商都不理你。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的,如果你的公司比较小,且没什么名气,你的产品放到经销商库房,那么他最多给你暂收,产品销不动的话,一般两周绝对会退货。因为现在经销商可选择的余地已很多了,所谓的软件也已经很多了。而程序则更多,程序都想变成软件,谁都说自己的是“金子”。但只有经受住用户的检验,才能成为真正的“金子”。
这就是美国为什么在20世纪90年代几乎没有什么新的软件公司产生的原因。只是原来80年代的大的软件公司互相兼并,我吞你,你吃我。但是,写程序的人很多,美国的程序变软件的门槛可能比我们还高,所以很多人写了程序就丢在网上,就形成了共享软件。
2. 共享软件
共享软件是避开商业渠道的一种方法。它避开了商业的门槛,因为这个行业的门槛发展很高以后就轻易进不去了。我写个程序丢在网上,你下载就可以用,这时候程序又等于软件。共享软件是这样产生的,是因为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如果说程序直接等于软件的话,谁也不会轻易把程序丢到网上去。
开始做共享软件的人并不认为做它能赚钱,只是后来用的人多了,有人付钱给他了。共享软件使得程序和软件的距离缩短了,但是它与商业软件的距离会进一步拉大。商业软件的功能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就不是一个人能“玩”得起来的了。这时的软件也已不是几个人、一个小组就能做出来的了。这就是在美国新的软件公司没法产生的原因。比如netscape网景是在1995~1996年产生的新软件公司,但是,两三年后它就不见了。
1.1.1 商业软件门槛的形成
1. 商业软件门槛的形成
商业软件门槛的形成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任何一个行业初始阶段时的门槛都非常低,但是,只要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它的门槛就必然抬高。比如,现在国内生产小汽车很困难,但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时候,你装4个轮子,再加上柴油机等就形成汽车。那时的莱特兄弟装个螺旋桨,加两个机翼,就能做飞机。整个行业还没有形成的时候,绝对可以这样做,但是,到整个行业形成时,你就做不了了。所有的行业都是这样的。
为什么网站一出来时那么多人去挤着做?这也是因为一开始的时候,看起来门槛非常低,人人都可以做。只要有一个服务器,架根网线,就能做网站。这个行业处于初始阶段时,情况就是这样的。但这个行业形成后,你就轻易地“玩”不了了。
国内的软件发展也是如此。国内的软件自从软件经销商形成以后,这个行业才真正地形成。有没有一个渠道是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形成的很重要的环节。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一个经销渠道,如果渠道形成了,那么这个行业也就形成了。第一名的经销商是1994年~1995年成立的,也就是说,中国软件行业大概也就是在1995年形成的,至今才经历8年时间的发展。
有一种浮躁的思想认为,中国软件产业应该很快就能赶上美国。美国软件行业是上世纪80年代形成的,到现在已经发展了20多年了。中国软件行业才8年,8年才是一个懵懂的小孩,20多岁是一个强壮的青年,那么他们的力量是不对等的。但也要看到,当8岁变成15岁的时候,它真正的能量才会反映出来。
2. 软件门槛对程序员的影响
现在中国软件行业正在形成。所以,现在做一个程序员一定要有耐心,因为现在已经不等于以前了。你一定要把所有的问题搞清楚,然后再去做程序。
对于程序员来说,最好的工作环境是在现有的或者初始要成立的公司里面,这是最容易成功的。个人单枪匹马闯天下已经很困难了。即使现在偶尔做两个共享软件放在网上能成名,但是也已经比较困难了。因为现在做软件的人已经很多了。这也说明软件已经不等于程序了,程序也不等于软件。
程序要变成软件,这中间是一个商业化的过程。没有门槛以前,它没有这个商业过程,现在有这个行业了,它中间就有商业化的过程。这个商业的过程就不是一个人能“玩”的。
如果你开始做某一类软件的时候,别人已经做成了,这时你再决定花力气去做,那么你就要花双倍的力气去赶上别人。
现在的商业软件往往是由很多模块组成的,模块是整个系统的一部分。个人要完整地写一个商业系统几乎是不可能的。软件进入windows平台后,它已经很复杂了,不像在dos的时候,你写两行程序就能卖,做个zip也能卖。事实上,美国的商业编译器也不是一个人能“玩”的。现在你可能觉得它是很简单的,甚至linux还带了一个gcc,且源程序还在。你可以把它改一改,做个vc试一试,看它会有人用吗?它能变成软件吗?即使你再做个界面,它也还是一个gcc,绝对不会成为visual c++那样能商业化的软件。
可见,国外软件行业的门槛要比中国的高很多了。我觉得我们中国即使再去做这样的东西,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了。这个门槛你是追不过来的。不仅要花双倍的力气,而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你还要完成别人已经完成过的工作,包括别人所做的测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你的软件与别人有竞争力,能与它做比较。
1.1.2 认清自己的发展
如果连以上认识都不清楚,很可能就以为去书店买一本mfc高手速成之类的书,编两个程序就能成为软件高手。就好像这些书是“黄金”,我学两下,学会了vc、mfc,就能做一个软件拿出去卖了。这种想法也不是不行,最后一定能行,但要有耐心,还要有机遇。机遇是从耐心中产生的,越有耐心,就越有机遇。你得非常努力,要花很多的精力,可能还要走很多的弯路。
如果你是从mfc入手的,或是从vb入手的,则如要做出一个真正的能应用个人领域的通用软件,就会走非常多的弯路。直接的捷径绝对不是走这两条路。这两条路看起来很快,而且在很多公司里面确实需要这样的东西,比如说我这家公司就是为另一个家公司做系统集成的,那我就需要这样的东西,我不管你具体怎么实现,我只需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行了。
任何软件的实现都会有n种方法,即使你是用最差的那种方法实现的,也没有问题,最后它还是能运行。即使有问题,再改一改就是。但是,做通用软件就不行了,通用是一对多,你做出来的软件以后要面向全国,如果将来自由贸易通到香港也好,通到国外也好,整个产品能销到全世界的话,这时候,通用软件所有做的工作就不是这么简单了。所以说,正确的入门方法就很关键。
如果你仅仅只是想混口饭吃,找个工作,可能教你成为mfc的高手之类的书对你就足够了。但是,如果你想做一个很好的软件,不仅能满足你谋一碗饭吃,还能使你扬名,最后你的软件还能成为很多人用,甚至你还想把它作为一个事业去经营,那么这第一步就非常关键。这时就绝对不能找一本mfc或找一本vb的书学两下就行,而是要从最底层开始做起,从最基本做起。
1.2 高手是怎样练成的
1.2.1 高手成长的六个阶段
程序员怎样才能达到编程的最高境界?最高境界绝对不是你去编两行代码,或者是几分钟能写几行代码,或者是用什么所谓的可视化工具产生最少的代码这些工作,这都不是真正的高手境界。即使是这样的高手,那也都是无知者的自封。
我认为,一个程序员的成长可分为如下六个阶段。
? 第一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能熟练地使用某种语言。这就相当于练武中的套路和架式这些表面的东西。
? 第二阶段
此阶段能精通基于某种平台的接口(例如我们现在常用的win 32的api函数)以及所对应语言的自身的库函数。到达这个阶段后,也就相当于可以进行真实散打对练了,可以真正地在实践中做些应用。
? 第三阶段
此阶段能深入地了解某个平台系统的底层,已经具有了初级的内功的能力,也就是“手中有剑,心中无剑”。
? 第四阶级
此阶段能直接在平台上进行比较深层次的开发。基本上,能达到这个层次就可以说是进入了高层次。这时进入了高级内功的修炼。比如能进行vxd或操作系统的内核的修改。
这时已经不再有语言的束缚,语言只是一种工具,即使要用自己不会的语言进行开发,也只是简单地熟悉一下,就手到擒来,完全不像是第一阶段的时候学习语言的那种情况。一般来说,从第三阶段过渡到第四阶段是比较困难的。为什么会难呢?这就是因为很多人的思想变不过来。
? 第五阶级
此阶段就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技术上的问题了,而是能从全局上把握和设计一个比较大的系统体系结构,从内核到外层界面。可以说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到了这个阶段以后,能对市面上的任何软件进行剖析,并能按自己的要求进行设计,就算是ms word这样的大型软件,只要有充足的时间,也一定会设计出来。
? 第六阶级
此阶段也是最高的境界,达到“无招胜有招”。这时候,任何问题就纯粹变成了一个思路的问题,不是用什么代码就能表示的。也就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
此时,对于练功的人来说,他已不用再去学什么少林拳,只是在旁看一下少林拳的对战,就能把此拳拿来就用。这就是真正的大师级的人物。这时,win 32或linux在你眼里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每一个阶段再向上发展时都要按一定的方法。第一、第二个阶段通过自学就可以完成,只要多用心去研究,耐心地去学习。
要想从第二个阶段过渡到第三个阶段,就要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例如有一个高手带领或公司里有一个好的练手环境。经过二、三年的积累就能达到第三个阶段。但是,有些人到达第三个阶段后,常常就很难有境界上的突破了。他们这时会产生一种观念,认为软件无非如此,认为自己已无所不能。其实,这时如果遇到大的或难些的软件,他们往往还是无从下手。
现在我们国家大部分程序员都是在第二、三级之间。他们大多都是通过自学成才的,不过这样的程序员一般在软件公司也能独当一面,完成一些软件的模块。
但是,也还有一大堆处在第一阶段的程序员,他们一般就能玩玩vb,做程序时,去找一堆控件集成一个软件。
现在一种流行的说法是,中国软件人才现在是一个橄榄型的人才结构,有大量的中等水平的程序员,而初级和高级程序员比较少。而我认为,现在中国绝大多数都是初级的程序员,中级程序员很少,高级的就更少了。所以,现在的人才结构是“方塔”形,这是一种断层的不良结构。而真正成熟的软件人才结构应该是平滑的三角形结构。这样,初级、中级、高级程序员才能充分地各施所长。三种人才结构对比如图1.1所示。
图1.1 三种人才结构对比
1.2.2 初级程序员和高级程序员的区别
一般对于一个问题,初级程序员和高级程序员考虑这个问题的方法绝对是不同的。比如,在初级程序员阶段时,他会觉得vb也能做出应用来,且看起来也不错。
但到了中级程序员时,他可能就不会选择vb了,可能会用mfc,这时,也能做出效果不错的程序。
到高级程序员时,他绝对不是首先选择以上工具,vb也好,vc也好,这些都不是他考虑的问题。这时考虑的绝对是什么才是具有最快效率、最稳定性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软件和别的产品不同。比如,在软件中要达到某个目标,有n种方法,但是在n种方法中,只有一种方法或两种方法是最好的,其他的都很次。所以,要做一个好的系统,是很需要耐心的。如果没有耐心,就不会有细活,有细活的东西才是好东西。我觉得做软件是这样,做任何事情也是这样的,一定要投入。

程序员到达最高境界的时候,想的就是“我就是程序,程序就是我”。这时候我要做一个软件,不会有自己主观的思路,而是以机器的思路来考虑问题,也就是说,就是以程序的思考方式来思考程序,而不是以我去设计程序的方式去思考程序。这一点如果不到比较高的层次是不能明白的。
你设计程序不就是你思考问题,然后按自己的思路去做程序吗?
其实不是的。在我设计这个程序的时候,相当于我“钻”入这个程序里面去了。这时候没有我自己的任何思维,我的所有思维都是这个程序,它这步该怎么走,下步该怎么走,它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我动这个部分的时候,别的部分是否要干扰,也许会动一发而牵全身,它们之间是怎么相互影响的?
也只有到达这个境界,你的程序才能真正地写好,绝对不是做个什么可视化。可视化本身就是“我去设计这个程序”,而真正的程序高手是“我就是程序”,这两种方法绝对是不同的。比如,我要用vb去设计一个程序,和我本身就是一个程序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别人也许觉得操作系统很深奥,很复杂,其实,如果你到达高手状态,你就是操作系统,你就能做任何程序。
对待软件要有一个全面的分析方法,光说理论是没有用的。如果你没有经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这四个阶段,则永远到达不了高境界。因为空中楼阁的理论没有用,而这些必须是一步一步地去做出来。
一个高级程序员应该具备开放性思维,从里到外的所有的知识都能了解。然后,看到世界最新技术就能马上掌握,马上了解。实际上,技术到达最高的境界后,是没有分别的。任何东西都是相通的,只要你到达这个境界以后,什么问题一看就能明白,一看就能抓住最核心的问题,最根本的根本,而不会被其他的枝叶或表象所迷惑,做到这一步后才算比较成功。
从程序员本身来说,如果它到达这一步以后,他就已经形成了开阔的思维。他有这种开放性思维的话,他就能做战略决策,这对他将来做任何事情都有好处。事实上,会做程序后,就会有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会怎么样把问题的表象剖开,看到它的本质。这时你碰到任何具体的问题,只要给点时间,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实际上,对开发计算机软件来说,没有什么做不了的软件,所有的软件都能做,只是看你有没有时间,有没有耐心,有没有资金做支撑。
这几年,尤其是这两三年,估计到2005年前,中国软件这个行业里面大的软件公司就能形成。现在就已经在形成,例如用友,它上市后,地位就更加稳固了。其他大的软件企业会在这几年内迅速长大。这时候,包括流通渠道、经销商的渠道也会迅速长大。也就是说,到2005年以后,中国软件这个行业的门槛比现在还要高很多,与美国不会有太大的差别。此时,中国软件才真正体现出它的威力来。如果你是这些威力中的一员,就已经很厉害了。
别人可能知道比尔?盖茨是个谈判的高手,是卖东西的高手,其实,比尔?盖茨从根本上来说是个程序高手,这是他根本中的根本。他对所有的技术都非常敏感,一眼就看到本质,而且他本身也能做程序,时常在看程序。现在他不做董事长,而做首席设计师,这时他就更加接近程序的本质。因为他本身就有很开阔的思维,又深入到技术的本身,所以他就知道技术的方向。这对于一个公司,对他这样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他判断错误一步,那公司以后再回头就很难了。计算机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不能走错半步。很多公司以前看上去很火,后来就
销声匿迹了,就是因为它走错一步,然后就不行了。为什么它会走错?因为他不了解技术的本质在哪里,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比尔?盖茨因为父母是学法律的,所以他本身就很能“侃”,很有说服力,而他又是做技术的,就非常清楚技术的方向在哪里,所以他才能把方向把握得很准确,公司越来越大。而别的公司只火一阵子,他却火了还会再火。就算微软再庞大,你如果不把握好软件技术的最前沿,一样也会玩完。就像intel时刻把握着cpu的最新技术,才能保证自己是行业老大。技术决定它的将来。

所以,程序员要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有非常强的耐心和非常好的机遇才有可能。事实上,现在的机会挺好的,2005年以前机会都非常大,以后机会会比较小。但是,如果有耐心的话,你还是会有机会的,机会都是出在耐心里。我记得有句话说“雄心的一半是耐心”,我认为雄心的三分之二都是耐心。如果你越有野心,你就越要有耐心,你的野心才有可能实现。如果你有野心而没有耐心,那都是胡思乱想,别人一眼就能看穿。最后在竞争中,对手一眼就看到你的意图,那你还有什么可竞争的?

1.2.3 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的吗
很多人都认为程序员是三十岁以前的职业,到了三十岁以后,就不应再做程序员了。现在的很多程序员也有这种想法,我觉得这种想法很不对。
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那时软件还没有形成行业,程序员不能以此作为谋生的手段时,你必须转行,因为你年轻的时候不用考虑吃饭的问题,天天“玩”都可以,但是以后就不可能了。
据我了解,微软里面的那些高手,几乎都是四五十岁的,而且都是做底层的。他们是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玩”程序的,所以对于整个计算机,他们是太清楚了。现在有些人主观臆断地希望微软第二天倒闭就好了,但那可能性太小了。因为那些程序员是从cpu是4004的时候开始,玩到现在奔腾iv,没有哪一代东西他们没有经历过。
你知道他们现在正在玩什么吗?现在正在玩64位的cpu。你说你普通的程序员,有这个耐心吗?没有这个耐心,你绝对做不了,你也绝对做不了高手。他为什么能做?因为他不仅是玩过来的,而且他还非常有耐心,每一步技术他都跟得上,所以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的难度和压力。
因为计算机技术没有任何时候是突变的。它的今年和去年相差不会很大,但是回过头来看三年以前的情况,和现在的距离就很大。所以说,如果你每年都跟着技术进步的话,你的压力就很小,因为你时刻都能掌握最新的技术。但是,如果你落下来,别说十年,就是三年,你就赶不上了。
如果你一旦赶不上,就会觉得非常吃力;如果你赶不上,你就会迷失方向;如果你迷失了方向,你就觉得计算机没有味道,越做越没劲。当你还只是有个思路的时候,别人的产品都做出来了,因为你的水平跟别人相差太远,人家早就想到的问题,你现在才开始认识。水平越高,他就看得越远,那么他的思维就越开阔;水平越低,想的问题就越窄。
64位cpu是这个十年和下个十年最重要的技术之一,谁抓住这个机会,谁就能抓住未来赚钱的商机。cpu是英特尔设计的,对这一点他肯定清楚。举例来说,如果从64位的角度来看现在的32位,就像从现在的角度去看dos。你说dos很复杂吗?当你在dos年代的时候,你会觉得dos很复杂。你说现在的windows不够复杂吗?windows太复杂了,但是你到了64位的时候再去看windows,就如同现在看dos一样。
整个64位系统的平台和思维方式、思路都比现在更开阔,打个比方说,现在的windows里面能开n个dos窗口,每个dos窗都能运行一个程序。到达64位的时候,操作系统事实上能做到开n个x86,开n个windows 98,然后再开n个windows 95都没有问题,系统能做到这一步,甚至你的系统内开n个windows nt都没有关系。这就是64位和32位的差别。所以,微软的那些“老头”,四、五十岁的那几个做核心的人,现在正在玩这些东西。你说微软的技术它能不先进吗?是linux那几个玩家能搞定的吗?
微软的技术非常雄厚,世界计算机的最新技术绝对集中在这几个人手里。而且这几个人的思维模式非常开阔,谁都没有意识到的东西他早就开始做了。现在64位的cpu都出来一二年了,你说有什么人去做这些应用吗?没有,有的就是那几个unix厂商做好后给自己用的。

所以,追求技术的最高境界的时候,实际上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对我来说,现在都三十三了,我从来没有想过退出这行,我觉得我就能玩下去,一直玩到退休都没有问题。我要时刻保持技术的最前端,这样的话对我来说是不困难的,没有任何累的感觉。
很多人说做程序不是人干的事情,是非人的待遇。这样,他们一旦成立一个公司,做出一点成绩,在辉煌的时候马上就考虑退出。因为他们太苦了,每天晚上熬夜,每天晚上烧了两包烟还不够,屋子里面简直就缺氧了,好像还没有解决问题。
白天睡觉,晚上干活,那当然累死了,这是自己折腾自己。所以,做程序员一定要有一种正常的心态,就是说,你做程序的时候,不要把自己的生活搞得颠三倒四的。如果非得搞得晚上烧好多烟才行,这样你肯定折腾不到三十岁,三十岁以后身体就差了。
事实上,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文首先会试图告诉你什么是程序员?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程序?正确的入门方法是什么?
程序员只有在理解了以上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更快地提高自身技能,这时候再开始程序的设计。其实,对一个软件的开发者来说,真正重要的不在于这行代码怎么写,那些代码应该怎么写,关键是思路的问题,而思路事实上是经验的积累。经验是使你从最初的封闭的思维方式,到最后形成开放式的思维的一个过程。将我十几年程序生涯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告诉读者,使大家少走弯路也是我想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
1.1 程序≠软件
现在很多人以为程序就是软件,软件就是程序。事实上,软件和程序在20世纪80年代时,还可以说是等同的,或者说,在非pc领域里它们可能还会是等同的,比如说某个嵌入式软件领域,软件和程序可能是等同的。但是,在pc这个领域内,现在的程序已不等于软件了。这是什么意思呢?
1. 软件发展简述
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pc刚诞生,这时国内还没有几个人会写程序。那么,如果你写个程序,别人就可以拿来用。这时候的程序就能产生价值,这个程序就直接等同于软件。
但软件行业发展到现在,这里以中国的情况为例(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程序已经不等同于软件了),程序也不等同于软件了。因为现在会写程序很容易,但是你的这个程序很难产生什么样的商业意义,也不能产生什么价值,这就很难直接变成软件。要使一个程序直接变成软件,中间就面临着很高的门槛问题。这个门槛问题来自于整个行业的形成。
现在,你写了一个程序以后,要面临商业化的过程。你要宣传,你要让用户知道,你要建立经销渠道,可能你还要花很多的时间去说服别人用你的东西。这是程序到软件的一个过程。这门槛已比较高了。
我们在和国内的大经销商的销售渠道的人聊天时,他们的老板说,这几年做软件的门槛挺高的,如果你没有五、六百万做软件,那是“玩”不起来的。我说:“你们就使门槛很高了。”他说:“那肯定是的。如果你写个“烂”程序,明天你倒闭了,你的东西还占了我的库房,我还不知道找谁退去呢。我的库房是要钱的呀!现在的软件又是那么多!”
所以,如果你没有一定的资产的话,经销商都不理你。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的,如果你的公司比较小,且没什么名气,你的产品放到经销商库房,那么他最多给你暂收,产品销不动的话,一般两周绝对会退货。因为现在经销商可选择的余地已很多了,所谓的软件也已经很多了。而程序则更多,程序都想变成软件,谁都说自己的是“金子”。但只有经受住用户的检验,才能成为真正的“金子”。
这就是美国为什么在20世纪90年代几乎没有什么新的软件公司产生的原因。只是原来80年代的大的软件公司互相兼并,我吞你,你吃我。但是,写程序的人很多,美国的程序变软件的门槛可能比我们还高,所以很多人写了程序就丢在网上,就形成了共享软件。
2. 共享软件
共享软件是避开商业渠道的一种方法。它避开了商业的门槛,因为这个行业的门槛发展很高以后就轻易进不去了。我写个程序丢在网上,你下载就可以用,这时候程序又等于软件。共享软件是这样产生的,是因为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如果说程序直接等于软件的话,谁也不会轻易把程序丢到网上去。
开始做共享软件的人并不认为做它能赚钱,只是后来用的人多了,有人付钱给他了。共享软件使得程序和软件的距离缩短了,但是它与商业软件的距离会进一步拉大。商业软件的功能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就不是一个人能“玩”得起来的了。这时的软件也已不是几个人、一个小组就能做出来的了。这就是在美国新的软件公司没法产生的原因。比如netscape网景是在1995~1996年产生的新软件公司,但是,两三年后它就不见了。
1.1.1 商业软件门槛的形成
1. 商业软件门槛的形成
商业软件门槛的形成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任何一个行业初始阶段时的门槛都非常低,但是,只要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它的门槛就必然抬高。比如,现在国内生产小汽车很困难,但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时候,你装4个轮子,再加上柴油机等就形成汽车。那时的莱特兄弟装个螺旋桨,加两个机翼,就能做飞机。整个行业还没有形成的时候,绝对可以这样做,但是,到整个行业形成时,你就做不了了。所有的行业都是这样的。
为什么网站一出来时那么多人去挤着做?这也是因为一开始的时候,看起来门槛非常低,人人都可以做。只要有一个服务器,架根网线,就能做网站。这个行业处于初始阶段时,情况就是这样的。但这个行业形成后,你就轻易地“玩”不了了。
国内的软件发展也是如此。国内的软件自从软件经销商形成以后,这个行业才真正地形成。有没有一个渠道是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形成的很重要的环节。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一个经销渠道,如果渠道形成了,那么这个行业也就形成了。第一名的经销商是1994年~1995年成立的,也就是说,中国软件行业大概也就是在1995年形成的,至今才经历8年时间的发展。
有一种浮躁的思想认为,中国软件产业应该很快就能赶上美国。美国软件行业是上世纪80年代形成的,到现在已经发展了20多年了。中国软件行业才8年,8年才是一个懵懂的小孩,20多岁是一个强壮的青年,那么他们的力量是不对等的。但也要看到,当8岁变成15岁的时候,它真正的能量才会反映出来。
2. 软件门槛对程序员的影响
现在中国软件行业正在形成。所以,现在做一个程序员一定要有耐心,因为现在已经不等于以前了。你一定要把所有的问题搞清楚,然后再去做程序。
对于程序员来说,最好的工作环境是在现有的或者初始要成立的公司里面,这是最容易成功的。个人单枪匹马闯天下已经很困难了。即使现在偶尔做两个共享软件放在网上能成名,但是也已经比较困难了。因为现在做软件的人已经很多了。这也说明软件已经不等于程序了,程序也不等于软件。
程序要变成软件,这中间是一个商业化的过程。没有门槛以前,它没有这个商业过程,现在有这个行业了,它中间就有商业化的过程。这个商业的过程就不是一个人能“玩”的。
如果你开始做某一类软件的时候,别人已经做成了,这时你再决定花力气去做,那么你就要花双倍的力气去赶上别人。
现在的商业软件往往是由很多模块组成的,模块是整个系统的一部分。个人要完整地写一个商业系统几乎是不可能的。软件进入windows平台后,它已经很复杂了,不像在dos的时候,你写两行程序就能卖,做个zip也能卖。事实上,美国的商业编译器也不是一个人能“玩”的。现在你可能觉得它是很简单的,甚至linux还带了一个gcc,且源程序还在。你可以把它改一改,做个vc试一试,看它会有人用吗?它能变成软件吗?即使你再做个界面,它也还是一个gcc,绝对不会成为visual c++那样能商业化的软件。
可见,国外软件行业的门槛要比中国的高很多了。我觉得我们中国即使再去做这样的东西,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了。这个门槛你是追不过来的。不仅要花双倍的力气,而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你还要完成别人已经完成过的工作,包括别人所做的测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你的软件与别人有竞争力,能与它做比较。
1.1.2 认清自己的发展
如果连以上认识都不清楚,很可能就以为去书店买一本mfc高手速成之类的书,编两个程序就能成为软件高手。就好像这些书是“黄金”,我学两下,学会了vc、mfc,就能做一个软件拿出去卖了。这种想法也不是不行,最后一定能行,但要有耐心,还要有机遇。机遇是从耐心中产生的,越有耐心,就越有机遇。你得非常努力,要花很多的精力,可能还要走很多的弯路。
如果你是从mfc入手的,或是从vb入手的,则如要做出一个真正的能应用个人领域的通用软件,就会走非常多的弯路。直接的捷径绝对不是走这两条路。这两条路看起来很快,而且在很多公司里面确实需要这样的东西,比如说我这家公司就是为另一个家公司做系统集成的,那我就需要这样的东西,我不管你具体怎么实现,我只需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行了。
任何软件的实现都会有n种方法,即使你是用最差的那种方法实现的,也没有问题,最后它还是能运行。即使有问题,再改一改就是。但是,做通用软件就不行了,通用是一对多,你做出来的软件以后要面向全国,如果将来自由贸易通到香港也好,通到国外也好,整个产品能销到全世界的话,这时候,通用软件所有做的工作就不是这么简单了。所以说,正确的入门方法就很关键。
如果你仅仅只是想混口饭吃,找个工作,可能教你成为mfc的高手之类的书对你就足够了。但是,如果你想做一个很好的软件,不仅能满足你谋一碗饭吃,还能使你扬名,最后你的软件还能成为很多人用,甚至你还想把它作为一个事业去经营,那么这第一步就非常关键。这时就绝对不能找一本mfc或找一本vb的书学两下就行,而是要从最底层开始做起,从最基本做起。
1.2 高手是怎样练成的
1.2.1 高手成长的六个阶段
程序员怎样才能达到编程的最高境界?最高境界绝对不是你去编两行代码,或者是几分钟能写几行代码,或者是用什么所谓的可视化工具产生最少的代码这些工作,这都不是真正的高手境界。即使是这样的高手,那也都是无知者的自封。
我认为,一个程序员的成长可分为如下六个阶段。
? 第一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能熟练地使用某种语言。这就相当于练武中的套路和架式这些表面的东西。
? 第二阶段
此阶段能精通基于某种平台的接口(例如我们现在常用的win 32的api函数)以及所对应语言的自身的库函数。到达这个阶段后,也就相当于可以进行真实散打对练了,可以真正地在实践中做些应用。
? 第三阶段
此阶段能深入地了解某个平台系统的底层,已经具有了初级的内功的能力,也就是“手中有剑,心中无剑”。
? 第四阶级
此阶段能直接在平台上进行比较深层次的开发。基本上,能达到这个层次就可以说是进入了高层次。这时进入了高级内功的修炼。比如能进行vxd或操作系统的内核的修改。
这时已经不再有语言的束缚,语言只是一种工具,即使要用自己不会的语言进行开发,也只是简单地熟悉一下,就手到擒来,完全不像是第一阶段的时候学习语言的那种情况。一般来说,从第三阶段过渡到第四阶段是比较困难的。为什么会难呢?这就是因为很多人的思想变不过来。
? 第五阶级
此阶段就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技术上的问题了,而是能从全局上把握和设计一个比较大的系统体系结构,从内核到外层界面。可以说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到了这个阶段以后,能对市面上的任何软件进行剖析,并能按自己的要求进行设计,就算是ms word这样的大型软件,只要有充足的时间,也一定会设计出来。
? 第六阶级
此阶段也是最高的境界,达到“无招胜有招”。这时候,任何问题就纯粹变成了一个思路的问题,不是用什么代码就能表示的。也就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
此时,对于练功的人来说,他已不用再去学什么少林拳,只是在旁看一下少林拳的对战,就能把此拳拿来就用。这就是真正的大师级的人物。这时,win 32或linux在你眼里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每一个阶段再向上发展时都要按一定的方法。第一、第二个阶段通过自学就可以完成,只要多用心去研究,耐心地去学习。
要想从第二个阶段过渡到第三个阶段,就要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例如有一个高手带领或公司里有一个好的练手环境。经过二、三年的积累就能达到第三个阶段。但是,有些人到达第三个阶段后,常常就很难有境界上的突破了。他们这时会产生一种观念,认为软件无非如此,认为自己已无所不能。其实,这时如果遇到大的或难些的软件,他们往往还是无从下手。
现在我们国家大部分程序员都是在第二、三级之间。他们大多都是通过自学成才的,不过这样的程序员一般在软件公司也能独当一面,完成一些软件的模块。
但是,也还有一大堆处在第一阶段的程序员,他们一般就能玩玩vb,做程序时,去找一堆控件集成一个软件。
现在一种流行的说法是,中国软件人才现在是一个橄榄型的人才结构,有大量的中等水平的程序员,而初级和高级程序员比较少。而我认为,现在中国绝大多数都是初级的程序员,中级程序员很少,高级的就更少了。所以,现在的人才结构是“方塔”形,这是一种断层的不良结构。而真正成熟的软件人才结构应该是平滑的三角形结构。这样,初级、中级、高级程序员才能充分地各施所长。三种人才结构对比如图1.1所示。
图1.1 三种人才结构对比
1.2.2 初级程序员和高级程序员的区别
一般对于一个问题,初级程序员和高级程序员考虑这个问题的方法绝对是不同的。比如,在初级程序员阶段时,他会觉得vb也能做出应用来,且看起来也不错。
但到了中级程序员时,他可能就不会选择vb了,可能会用mfc,这时,也能做出效果不错的程序。
到高级程序员时,他绝对不是首先选择以上工具,vb也好,vc也好,这些都不是他考虑的问题。这时考虑的绝对是什么才是具有最快效率、最稳定性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软件和别的产品不同。比如,在软件中要达到某个目标,有n种方法,但是在n种方法中,只有一种方法或两种方法是最好的,其他的都很次。所以,要做一个好的系统,是很需要耐心的。如果没有耐心,就不会有细活,有细活的东西才是好东西。我觉得做软件是这样,做任何事情也是这样的,一定要投入。

程序员到达最高境界的时候,想的就是“我就是程序,程序就是我”。这时候我要做一个软件,不会有自己主观的思路,而是以机器的思路来考虑问题,也就是说,就是以程序的思考方式来思考程序,而不是以我去设计程序的方式去思考程序。这一点如果不到比较高的层次是不能明白的。
你设计程序不就是你思考问题,然后按自己的思路去做程序吗?
其实不是的。在我设计这个程序的时候,相当于我“钻”入这个程序里面去了。这时候没有我自己的任何思维,我的所有思维都是这个程序,它这步该怎么走,下步该怎么走,它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我动这个部分的时候,别的部分是否要干扰,也许会动一发而牵全身,它们之间是怎么相互影响的?
也只有到达这个境界,你的程序才能真正地写好,绝对不是做个什么可视化。可视化本身就是“我去设计这个程序”,而真正的程序高手是“我就是程序”,这两种方法绝对是不同的。比如,我要用vb去设计一个程序,和我本身就是一个程序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别人也许觉得操作系统很深奥,很复杂,其实,如果你到达高手状态,你就是操作系统,你就能做任何程序。
对待软件要有一个全面的分析方法,光说理论是没有用的。如果你没有经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这四个阶段,则永远到达不了高境界。因为空中楼阁的理论没有用,而这些必须是一步一步地去做出来。
一个高级程序员应该具备开放性思维,从里到外的所有的知识都能了解。然后,看到世界最新技术就能马上掌握,马上了解。实际上,技术到达最高的境界后,是没有分别的。任何东西都是相通的,只要你到达这个境界以后,什么问题一看就能明白,一看就能抓住最核心的问题,最根本的根本,而不会被其他的枝叶或表象所迷惑,做到这一步后才算比较成功。
从程序员本身来说,如果它到达这一步以后,他就已经形成了开阔的思维。他有这种开放性思维的话,他就能做战略决策,这对他将来做任何事情都有好处。事实上,会做程序后,就会有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会怎么样把问题的表象剖开,看到它的本质。这时你碰到任何具体的问题,只要给点时间,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实际上,对开发计算机软件来说,没有什么做不了的软件,所有的软件都能做,只是看你有没有时间,有没有耐心,有没有资金做支撑。
这几年,尤其是这两三年,估计到2005年前,中国软件这个行业里面大的软件公司就能形成。现在就已经在形成,例如用友,它上市后,地位就更加稳固了。其他大的软件企业会在这几年内迅速长大。这时候,包括流通渠道、经销商的渠道也会迅速长大。也就是说,到2005年以后,中国软件这个行业的门槛比现在还要高很多,与美国不会有太大的差别。此时,中国软件才真正体现出它的威力来。如果你是这些威力中的一员,就已经很厉害了。
别人可能知道比尔?盖茨是个谈判的高手,是卖东西的高手,其实,比尔?盖茨从根本上来说是个程序高手,这是他根本中的根本。他对所有的技术都非常敏感,一眼就看到本质,而且他本身也能做程序,时常在看程序。现在他不做董事长,而做首席设计师,这时他就更加接近程序的本质。因为他本身就有很开阔的思维,又深入到技术的本身,所以他就知道技术的方向。这对于一个公司,对他这样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他判断错误一步,那公司以后再回头就很难了。计算机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不能走错半步。很多公司以前看上去很火,后来就
销声匿迹了,就是因为它走错一步,然后就不行了。为什么它会走错?因为他不了解技术的本质在哪里,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比尔?盖茨因为父母是学法律的,所以他本身就很能“侃”,很有说服力,而他又是做技术的,就非常清楚技术的方向在哪里,所以他才能把方向把握得很准确,公司越来越大。而别的公司只火一阵子,他却火了还会再火。就算微软再庞大,你如果不把握好软件技术的最前沿,一样也会玩完。就像intel时刻把握着cpu的最新技术,才能保证自己是行业老大。技术决定它的将来。

所以,程序员要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有非常强的耐心和非常好的机遇才有可能。事实上,现在的机会挺好的,2005年以前机会都非常大,以后机会会比较小。但是,如果有耐心的话,你还是会有机会的,机会都是出在耐心里。我记得有句话说“雄心的一半是耐心”,我认为雄心的三分之二都是耐心。如果你越有野心,你就越要有耐心,你的野心才有可能实现。如果你有野心而没有耐心,那都是胡思乱想,别人一眼就能看穿。最后在竞争中,对手一眼就看到你的意图,那你还有什么可竞争的?

1.2.3 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的吗
很多人都认为程序员是三十岁以前的职业,到了三十岁以后,就不应再做程序员了。现在的很多程序员也有这种想法,我觉得这种想法很不对。
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那时软件还没有形成行业,程序员不能以此作为谋生的手段时,你必须转行,因为你年轻的时候不用考虑吃饭的问题,天天“玩”都可以,但是以后就不可能了。
据我了解,微软里面的那些高手,几乎都是四五十岁的,而且都是做底层的。他们是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玩”程序的,所以对于整个计算机,他们是太清楚了。现在有些人主观臆断地希望微软第二天倒闭就好了,但那可能性太小了。因为那些程序员是从cpu是4004的时候开始,玩到现在奔腾iv,没有哪一代东西他们没有经历过。
你知道他们现在正在玩什么吗?现在正在玩64位的cpu。你说你普通的程序员,有这个耐心吗?没有这个耐心,你绝对做不了,你也绝对做不了高手。他为什么能做?因为他不仅是玩过来的,而且他还非常有耐心,每一步技术他都跟得上,所以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的难度和压力。
因为计算机技术没有任何时候是突变的。它的今年和去年相差不会很大,但是回过头来看三年以前的情况,和现在的距离就很大。所以说,如果你每年都跟着技术进步的话,你的压力就很小,因为你时刻都能掌握最新的技术。但是,如果你落下来,别说十年,就是三年,你就赶不上了。
如果你一旦赶不上,就会觉得非常吃力;如果你赶不上,你就会迷失方向;如果你迷失了方向,你就觉得计算机没有味道,越做越没劲。当你还只是有个思路的时候,别人的产品都做出来了,因为你的水平跟别人相差太远,人家早就想到的问题,你现在才开始认识。水平越高,他就看得越远,那么他的思维就越开阔;水平越低,想的问题就越窄。
64位cpu是这个十年和下个十年最重要的技术之一,谁抓住这个机会,谁就能抓住未来赚钱的商机。cpu是英特尔设计的,对这一点他肯定清楚。举例来说,如果从64位的角度来看现在的32位,就像从现在的角度去看dos。你说dos很复杂吗?当你在dos年代的时候,你会觉得dos很复杂。你说现在的windows不够复杂吗?windows太复杂了,但是你到了64位的时候再去看windows,就如同现在看dos一样。
整个64位系统的平台和思维方式、思路都比现在更开阔,打个比方说,现在的windows里面能开n个dos窗口,每个dos窗都能运行一个程序。到达64位的时候,操作系统事实上能做到开n个x86,开n个windows 98,然后再开n个windows 95都没有问题,系统能做到这一步,甚至你的系统内开n个windows nt都没有关系。这就是64位和32位的差别。所以,微软的那些“老头”,四、五十岁的那几个做核心的人,现在正在玩这些东西。你说微软的技术它能不先进吗?是linux那几个玩家能搞定的吗?
微软的技术非常雄厚,世界计算机的最新技术绝对集中在这几个人手里。而且这几个人的思维模式非常开阔,谁都没有意识到的东西他早就开始做了。现在64位的cpu都出来一二年了,你说有什么人去做这些应用吗?没有,有的就是那几个unix厂商做好后给自己用的。

所以,追求技术的最高境界的时候,实际上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对我来说,现在都三十三了,我从来没有想过退出这行,我觉得我就能玩下去,一直玩到退休都没有问题。我要时刻保持技术的最前端,这样的话对我来说是不困难的,没有任何累的感觉。
很多人说做程序不是人干的事情,是非人的待遇。这样,他们一旦成立一个公司,做出一点成绩,在辉煌的时候马上就考虑退出。因为他们太苦了,每天晚上熬夜,每天晚上烧了两包烟还不够,屋子里面简直就缺氧了,好像还没有解决问题。
白天睡觉,晚上干活,那当然累死了,这是自己折腾自己。所以,做程序员一定要有一种正常的心态,就是说,你做程序的时候,不要把自己的生活搞得颠三倒四的。如果非得搞得晚上烧好多烟才行,这样你肯定折腾不到三十岁,三十岁以后身体就差了。
事实上,我基本上就没有因为做程序而熬夜的。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文首先会试图告诉你什么是程序员?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程序?正确的入门方法是什么?
程序员只有在理解了以上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更快地提高自身技能,这时候再开始程序的设计。其实,对一个软件的开发者来说,真正重要的不在于这行代码怎么写,那些代码应该怎么写,关键是思路的问题,而思路事实上是经验的积累。经验是使你从最初的封闭的思维方式,到最后形成开放式的思维的一个过程。将我十几年程序生涯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告诉读者,使大家少走弯路也是我想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
1.1 程序≠软件
现在很多人以为程序就是软件,软件就是程序。事实上,软件和程序在20世纪80年代时,还可以说是等同的,或者说,在非pc领域里它们可能还会是等同的,比如说某个嵌入式软件领域,软件和程序可能是等同的。但是,在pc这个领域内,现在的程序已不等于软件了。这是什么意思呢?
1. 软件发展简述
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pc刚诞生,这时国内还没有几个人会写程序。那么,如果你写个程序,别人就可以拿来用。这时候的程序就能产生价值,这个程序就直接等同于软件。
但软件行业发展到现在,这里以中国的情况为例(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程序已经不等同于软件了),程序也不等同于软件了。因为现在会写程序很容易,但是你的这个程序很难产生什么样的商业意义,也不能产生什么价值,这就很难直接变成软件。要使一个程序直接变成软件,中间就面临着很高的门槛问题。这个门槛问题来自于整个行业的形成。
现在,你写了一个程序以后,要面临商业化的过程。你要宣传,你要让用户知道,你要建立经销渠道,可能你还要花很多的时间去说服别人用你的东西。这是程序到软件的一个过程。这门槛已比较高了。
我们在和国内的大经销商的销售渠道的人聊天时,他们的老板说,这几年做软件的门槛挺高的,如果你没有五、六百万做软件,那是“玩”不起来的。我说:“你们就使门槛很高了。”他说:“那肯定是的。如果你写个“烂”程序,明天你倒闭了,你的东西还占了我的库房,我还不知道找谁退去呢。我的库房是要钱的呀!现在的软件又是那么多!”
所以,如果你没有一定的资产的话,经销商都不理你。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的,如果你的公司比较小,且没什么名气,你的产品放到经销商库房,那么他最多给你暂收,产品销不动的话,一般两周绝对会退货。因为现在经销商可选择的余地已很多了,所谓的软件也已经很多了。而程序则更多,程序都想变成软件,谁都说自己的是“金子”。但只有经受住用户的检验,才能成为真正的“金子”。
这就是美国为什么在20世纪90年代几乎没有什么新的软件公司产生的原因。只是原来80年代的大的软件公司互相兼并,我吞你,你吃我。但是,写程序的人很多,美国的程序变软件的门槛可能比我们还高,所以很多人写了程序就丢在网上,就形成了共享软件。
2. 共享软件
共享软件是避开商业渠道的一种方法。它避开了商业的门槛,因为这个行业的门槛发展很高以后就轻易进不去了。我写个程序丢在网上,你下载就可以用,这时候程序又等于软件。共享软件是这样产生的,是因为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如果说程序直接等于软件的话,谁也不会轻易把程序丢到网上去。
开始做共享软件的人并不认为做它能赚钱,只是后来用的人多了,有人付钱给他了。共享软件使得程序和软件的距离缩短了,但是它与商业软件的距离会进一步拉大。商业软件的功能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就不是一个人能“玩”得起来的了。这时的软件也已不是几个人、一个小组就能做出来的了。这就是在美国新的软件公司没法产生的原因。比如netscape网景是在1995~1996年产生的新软件公司,但是,两三年后它就不见了。
1.1.1 商业软件门槛的形成
1. 商业软件门槛的形成
商业软件门槛的形成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任何一个行业初始阶段时的门槛都非常低,但是,只要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它的门槛就必然抬高。比如,现在国内生产小汽车很困难,但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时候,你装4个轮子,再加上柴油机等就形成汽车。那时的莱特兄弟装个螺旋桨,加两个机翼,就能做飞机。整个行业还没有形成的时候,绝对可以这样做,但是,到整个行业形成时,你就做不了了。所有的行业都是这样的。
为什么网站一出来时那么多人去挤着做?这也是因为一开始的时候,看起来门槛非常低,人人都可以做。只要有一个服务器,架根网线,就能做网站。这个行业处于初始阶段时,情况就是这样的。但这个行业形成后,你就轻易地“玩”不了了。
国内的软件发展也是如此。国内的软件自从软件经销商形成以后,这个行业才真正地形成。有没有一个渠道是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形成的很重要的环节。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一个经销渠道,如果渠道形成了,那么这个行业也就形成了。第一名的经销商是1994年~1995年成立的,也就是说,中国软件行业大概也就是在1995年形成的,至今才经历8年时间的发展。
有一种浮躁的思想认为,中国软件产业应该很快就能赶上美国。美国软件行业是上世纪80年代形成的,到现在已经发展了20多年了。中国软件行业才8年,8年才是一个懵懂的小孩,20多岁是一个强壮的青年,那么他们的力量是不对等的。但也要看到,当8岁变成15岁的时候,它真正的能量才会反映出来。
2. 软件门槛对程序员的影响
现在中国软件行业正在形成。所以,现在做一个程序员一定要有耐心,因为现在已经不等于以前了。你一定要把所有的问题搞清楚,然后再去做程序。
对于程序员来说,最好的工作环境是在现有的或者初始要成立的公司里面,这是最容易成功的。个人单枪匹马闯天下已经很困难了。即使现在偶尔做两个共享软件放在网上能成名,但是也已经比较困难了。因为现在做软件的人已经很多了。这也说明软件已经不等于程序了,程序也不等于软件。
程序要变成软件,这中间是一个商业化的过程。没有门槛以前,它没有这个商业过程,现在有这个行业了,它中间就有商业化的过程。这个商业的过程就不是一个人能“玩”的。
如果你开始做某一类软件的时候,别人已经做成了,这时你再决定花力气去做,那么你就要花双倍的力气去赶上别人。
现在的商业软件往往是由很多模块组成的,模块是整个系统的一部分。个人要完整地写一个商业系统几乎是不可能的。软件进入windows平台后,它已经很复杂了,不像在dos的时候,你写两行程序就能卖,做个zip也能卖。事实上,美国的商业编译器也不是一个人能“玩”的。现在你可能觉得它是很简单的,甚至linux还带了一个gcc,且源程序还在。你可以把它改一改,做个vc试一试,看它会有人用吗?它能变成软件吗?即使你再做个界面,它也还是一个gcc,绝对不会成为visual c++那样能商业化的软件。
可见,国外软件行业的门槛要比中国的高很多了。我觉得我们中国即使再去做这样的东西,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了。这个门槛你是追不过来的。不仅要花双倍的力气,而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你还要完成别人已经完成过的工作,包括别人所做的测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你的软件与别人有竞争力,能与它做比较。
1.1.2 认清自己的发展
如果连以上认识都不清楚,很可能就以为去书店买一本mfc高手速成之类的书,编两个程序就能成为软件高手。就好像这些书是“黄金”,我学两下,学会了vc、mfc,就能做一个软件拿出去卖了。这种想法也不是不行,最后一定能行,但要有耐心,还要有机遇。机遇是从耐心中产生的,越有耐心,就越有机遇。你得非常努力,要花很多的精力,可能还要走很多的弯路。
如果你是从mfc入手的,或是从vb入手的,则如要做出一个真正的能应用个人领域的通用软件,就会走非常多的弯路。直接的捷径绝对不是走这两条路。这两条路看起来很快,而且在很多公司里面确实需要这样的东西,比如说我这家公司就是为另一个家公司做系统集成的,那我就需要这样的东西,我不管你具体怎么实现,我只需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行了。
任何软件的实现都会有n种方法,即使你是用最差的那种方法实现的,也没有问题,最后它还是能运行。即使有问题,再改一改就是。但是,做通用软件就不行了,通用是一对多,你做出来的软件以后要面向全国,如果将来自由贸易通到香港也好,通到国外也好,整个产品能销到全世界的话,这时候,通用软件所有做的工作就不是这么简单了。所以说,正确的入门方法就很关键。
如果你仅仅只是想混口饭吃,找个工作,可能教你成为mfc的高手之类的书对你就足够了。但是,如果你想做一个很好的软件,不仅能满足你谋一碗饭吃,还能使你扬名,最后你的软件还能成为很多人用,甚至你还想把它作为一个事业去经营,那么这第一步就非常关键。这时就绝对不能找一本mfc或找一本vb的书学两下就行,而是要从最底层开始做起,从最基本做起。
1.2 高手是怎样练成的
1.2.1 高手成长的六个阶段
程序员怎样才能达到编程的最高境界?最高境界绝对不是你去编两行代码,或者是几分钟能写几行代码,或者是用什么所谓的可视化工具产生最少的代码这些工作,这都不是真正的高手境界。即使是这样的高手,那也都是无知者的自封。
我认为,一个程序员的成长可分为如下六个阶段。
? 第一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能熟练地使用某种语言。这就相当于练武中的套路和架式这些表面的东西。
? 第二阶段
此阶段能精通基于某种平台的接口(例如我们现在常用的win 32的api函数)以及所对应语言的自身的库函数。到达这个阶段后,也就相当于可以进行真实散打对练了,可以真正地在实践中做些应用。
? 第三阶段
此阶段能深入地了解某个平台系统的底层,已经具有了初级的内功的能力,也就是“手中有剑,心中无剑”。
? 第四阶级
此阶段能直接在平台上进行比较深层次的开发。基本上,能达到这个层次就可以说是进入了高层次。这时进入了高级内功的修炼。比如能进行vxd或操作系统的内核的修改。
这时已经不再有语言的束缚,语言只是一种工具,即使要用自己不会的语言进行开发,也只是简单地熟悉一下,就手到擒来,完全不像是第一阶段的时候学习语言的那种情况。一般来说,从第三阶段过渡到第四阶段是比较困难的。为什么会难呢?这就是因为很多人的思想变不过来。
? 第五阶级
此阶段就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技术上的问题了,而是能从全局上把握和设计一个比较大的系统体系结构,从内核到外层界面。可以说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到了这个阶段以后,能对市面上的任何软件进行剖析,并能按自己的要求进行设计,就算是ms word这样的大型软件,只要有充足的时间,也一定会设计出来。
? 第六阶级
此阶段也是最高的境界,达到“无招胜有招”。这时候,任何问题就纯粹变成了一个思路的问题,不是用什么代码就能表示的。也就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
此时,对于练功的人来说,他已不用再去学什么少林拳,只是在旁看一下少林拳的对战,就能把此拳拿来就用。这就是真正的大师级的人物。这时,win 32或linux在你眼里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每一个阶段再向上发展时都要按一定的方法。第一、第二个阶段通过自学就可以完成,只要多用心去研究,耐心地去学习。
要想从第二个阶段过渡到第三个阶段,就要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例如有一个高手带领或公司里有一个好的练手环境。经过二、三年的积累就能达到第三个阶段。但是,有些人到达第三个阶段后,常常就很难有境界上的突破了。他们这时会产生一种观念,认为软件无非如此,认为自己已无所不能。其实,这时如果遇到大的或难些的软件,他们往往还是无从下手。
现在我们国家大部分程序员都是在第二、三级之间。他们大多都是通过自学成才的,不过这样的程序员一般在软件公司也能独当一面,完成一些软件的模块。
但是,也还有一大堆处在第一阶段的程序员,他们一般就能玩玩vb,做程序时,去找一堆控件集成一个软件。
现在一种流行的说法是,中国软件人才现在是一个橄榄型的人才结构,有大量的中等水平的程序员,而初级和高级程序员比较少。而我认为,现在中国绝大多数都是初级的程序员,中级程序员很少,高级的就更少了。所以,现在的人才结构是“方塔”形,这是一种断层的不良结构。而真正成熟的软件人才结构应该是平滑的三角形结构。这样,初级、中级、高级程序员才能充分地各施所长。三种人才结构对比如图1.1所示。
图1.1 三种人才结构对比
1.2.2 初级程序员和高级程序员的区别
一般对于一个问题,初级程序员和高级程序员考虑这个问题的方法绝对是不同的。比如,在初级程序员阶段时,他会觉得vb也能做出应用来,且看起来也不错。
但到了中级程序员时,他可能就不会选择vb了,可能会用mfc,这时,也能做出效果不错的程序。
到高级程序员时,他绝对不是首先选择以上工具,vb也好,vc也好,这些都不是他考虑的问题。这时考虑的绝对是什么才是具有最快效率、最稳定性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软件和别的产品不同。比如,在软件中要达到某个目标,有n种方法,但是在n种方法中,只有一种方法或两种方法是最好的,其他的都很次。所以,要做一个好的系统,是很需要耐心的。如果没有耐心,就不会有细活,有细活的东西才是好东西。我觉得做软件是这样,做任何事情也是这样的,一定要投入。

程序员到达最高境界的时候,想的就是“我就是程序,程序就是我”。这时候我要做一个软件,不会有自己主观的思路,而是以机器的思路来考虑问题,也就是说,就是以程序的思考方式来思考程序,而不是以我去设计程序的方式去思考程序。这一点如果不到比较高的层次是不能明白的。
你设计程序不就是你思考问题,然后按自己的思路去做程序吗?
其实不是的。在我设计这个程序的时候,相当于我“钻”入这个程序里面去了。这时候没有我自己的任何思维,我的所有思维都是这个程序,它这步该怎么走,下步该怎么走,它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我动这个部分的时候,别的部分是否要干扰,也许会动一发而牵全身,它们之间是怎么相互影响的?
也只有到达这个境界,你的程序才能真正地写好,绝对不是做个什么可视化。可视化本身就是“我去设计这个程序”,而真正的程序高手是“我就是程序”,这两种方法绝对是不同的。比如,我要用vb去设计一个程序,和我本身就是一个程序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别人也许觉得操作系统很深奥,很复杂,其实,如果你到达高手状态,你就是操作系统,你就能做任何程序。
对待软件要有一个全面的分析方法,光说理论是没有用的。如果你没有经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这四个阶段,则永远到达不了高境界。因为空中楼阁的理论没有用,而这些必须是一步一步地去做出来。
一个高级程序员应该具备开放性思维,从里到外的所有的知识都能了解。然后,看到世界最新技术就能马上掌握,马上了解。实际上,技术到达最高的境界后,是没有分别的。任何东西都是相通的,只要你到达这个境界以后,什么问题一看就能明白,一看就能抓住最核心的问题,最根本的根本,而不会被其他的枝叶或表象所迷惑,做到这一步后才算比较成功。
从程序员本身来说,如果它到达这一步以后,他就已经形成了开阔的思维。他有这种开放性思维的话,他就能做战略决策,这对他将来做任何事情都有好处。事实上,会做程序后,就会有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会怎么样把问题的表象剖开,看到它的本质。这时你碰到任何具体的问题,只要给点时间,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实际上,对开发计算机软件来说,没有什么做不了的软件,所有的软件都能做,只是看你有没有时间,有没有耐心,有没有资金做支撑。
这几年,尤其是这两三年,估计到2005年前,中国软件这个行业里面大的软件公司就能形成。现在就已经在形成,例如用友,它上市后,地位就更加稳固了。其他大的软件企业会在这几年内迅速长大。这时候,包括流通渠道、经销商的渠道也会迅速长大。也就是说,到2005年以后,中国软件这个行业的门槛比现在还要高很多,与美国不会有太大的差别。此时,中国软件才真正体现出它的威力来。如果你是这些威力中的一员,就已经很厉害了。
别人可能知道比尔?盖茨是个谈判的高手,是卖东西的高手,其实,比尔?盖茨从根本上来说是个程序高手,这是他根本中的根本。他对所有的技术都非常敏感,一眼就看到本质,而且他本身也能做程序,时常在看程序。现在他不做董事长,而做首席设计师,这时他就更加接近程序的本质。因为他本身就有很开阔的思维,又深入到技术的本身,所以他就知道技术的方向。这对于一个公司,对他这样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他判断错误一步,那公司以后再回头就很难了。计算机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不能走错半步。很多公司以前看上去很火,后来就
销声匿迹了,就是因为它走错一步,然后就不行了。为什么它会走错?因为他不了解技术的本质在哪里,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比尔?盖茨因为父母是学法律的,所以他本身就很能“侃”,很有说服力,而他又是做技术的,就非常清楚技术的方向在哪里,所以他才能把方向把握得很准确,公司越来越大。而别的公司只火一阵子,他却火了还会再火。就算微软再庞大,你如果不把握好软件技术的最前沿,一样也会玩完。就像intel时刻把握着cpu的最新技术,才能保证自己是行业老大。技术决定它的将来。

所以,程序员要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有非常强的耐心和非常好的机遇才有可能。事实上,现在的机会挺好的,2005年以前机会都非常大,以后机会会比较小。但是,如果有耐心的话,你还是会有机会的,机会都是出在耐心里。我记得有句话说“雄心的一半是耐心”,我认为雄心的三分之二都是耐心。如果你越有野心,你就越要有耐心,你的野心才有可能实现。如果你有野心而没有耐心,那都是胡思乱想,别人一眼就能看穿。最后在竞争中,对手一眼就看到你的意图,那你还有什么可竞争的?

1.2.3 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的吗
很多人都认为程序员是三十岁以前的职业,到了三十岁以后,就不应再做程序员了。现在的很多程序员也有这种想法,我觉得这种想法很不对。
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那时软件还没有形成行业,程序员不能以此作为谋生的手段时,你必须转行,因为你年轻的时候不用考虑吃饭的问题,天天“玩”都可以,但是以后就不可能了。
据我了解,微软里面的那些高手,几乎都是四五十岁的,而且都是做底层的。他们是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玩”程序的,所以对于整个计算机,他们是太清楚了。现在有些人主观臆断地希望微软第二天倒闭就好了,但那可能性太小了。因为那些程序员是从cpu是4004的时候开始,玩到现在奔腾iv,没有哪一代东西他们没有经历过。
你知道他们现在正在玩什么吗?现在正在玩64位的cpu。你说你普通的程序员,有这个耐心吗?没有这个耐心,你绝对做不了,你也绝对做不了高手。他为什么能做?因为他不仅是玩过来的,而且他还非常有耐心,每一步技术他都跟得上,所以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的难度和压力。
因为计算机技术没有任何时候是突变的。它的今年和去年相差不会很大,但是回过头来看三年以前的情况,和现在的距离就很大。所以说,如果你每年都跟着技术进步的话,你的压力就很小,因为你时刻都能掌握最新的技术。但是,如果你落下来,别说十年,就是三年,你就赶不上了。
如果你一旦赶不上,就会觉得非常吃力;如果你赶不上,你就会迷失方向;如果你迷失了方向,你就觉得计算机没有味道,越做越没劲。当你还只是有个思路的时候,别人的产品都做出来了,因为你的水平跟别人相差太远,人家早就想到的问题,你现在才开始认识。水平越高,他就看得越远,那么他的思维就越开阔;水平越低,想的问题就越窄。
64位cpu是这个十年和下个十年最重要的技术之一,谁抓住这个机会,谁就能抓住未来赚钱的商机。cpu是英特尔设计的,对这一点他肯定清楚。举例来说,如果从64位的角度来看现在的32位,就像从现在的角度去看dos。你说dos很复杂吗?当你在dos年代的时候,你会觉得dos很复杂。你说现在的windows不够复杂吗?windows太复杂了,但是你到了64位的时候再去看windows,就如同现在看dos一样。
整个64位系统的平台和思维方式、思路都比现在更开阔,打个比方说,现在的windows里面能开n个dos窗口,每个dos窗都能运行一个程序。到达64位的时候,操作系统事实上能做到开n个x86,开n个windows 98,然后再开n个windows 95都没有问题,系统能做到这一步,甚至你的系统内开n个windows nt都没有关系。这就是64位和32位的差别。所以,微软的那些“老头”,四、五十岁的那几个做核心的人,现在正在玩这些东西。你说微软的技术它能不先进吗?是linux那几个玩家能搞定的吗?
微软的技术非常雄厚,世界计算机的最新技术绝对集中在这几个人手里。而且这几个人的思维模式非常开阔,谁都没有意识到的东西他早就开始做了。现在64位的cpu都出来一二年了,你说有什么人去做这些应用吗?没有,有的就是那几个unix厂商做好后给自己用的。

所以,追求技术的最高境界的时候,实际上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对我来说,现在都三十三了,我从来没有想过退出这行,我觉得我就能玩下去,一直玩到退休都没有问题。我要时刻保持技术的最前端,这样的话对我来说是不困难的,没有任何累的感觉。
很多人说做程序不是人干的事情,是非人的待遇。这样,他们一旦成立一个公司,做出一点成绩,在辉煌的时候马上就考虑退出。因为他们太苦了,每天晚上熬夜,每天晚上烧了两包烟还不够,屋子里面简直就缺氧了,好像还没有解决问题。
白天睡觉,晚上干活,那当然累死了,这是自己折腾自己。所以,做程序员一定要有一种正常的心态,就是说,你做程序的时候,不要把自己的生活搞得颠三倒四的。如果非得搞得晚上烧好多烟才行,这样你肯定折腾不到三十岁,三十岁以后身体就差了。
事实上,我基本上就没有因为做程序而熬夜的。我只经历过三次熬夜,一次是在学校的时候,1986年刚接触计算机时,一天晚上跟一个同桌在计算机室内玩游戏,研究了半天,搞着搞着就到了天亮,这是第一次。然后在毕业之前,在286上做一个程序。还有一次就是超级解霸上市前,那时公司已吹得很大了,那天晚上没法睡觉。
一般来说,我也是十二点钟睡觉,第二天七点就起了。所以说,只有具有正常的生活、正常的节奏,才有正常的心态来做程序员,这样,你的思路才是正常的,只有正常的东西才能长久。搞疲劳战或者是黑白颠倒,时间长久后就玩不转了,玩着玩着就不想玩了。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文首先会试图告诉你什么是程序员?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程序?正确的入门方法是什么?
程序员只有在理解了以上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更快地提高自身技能,这时候再开始程序的设计。其实,对一个软件的开发者来说,真正重要的不在于这行代码怎么写,那些代码应该怎么写,关键是思路的问题,而思路事实上是经验的积累。经验是使你从最初的封闭的思维方式,到最后形成开放式的思维的一个过程。将我十几年程序生涯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告诉读者,使大家少走弯路也是我想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
1.1 程序≠软件
现在很多人以为程序就是软件,软件就是程序。事实上,软件和程序在20世纪80年代时,还可以说是等同的,或者说,在非pc领域里它们可能还会是等同的,比如说某个嵌入式软件领域,软件和程序可能是等同的。但是,在pc这个领域内,现在的程序已不等于软件了。这是什么意思呢?
1. 软件发展简述
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pc刚诞生,这时国内还没有几个人会写程序。那么,如果你写个程序,别人就可以拿来用。这时候的程序就能产生价值,这个程序就直接等同于软件。
但软件行业发展到现在,这里以中国的情况为例(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程序已经不等同于软件了),程序也不等同于软件了。因为现在会写程序很容易,但是你的这个程序很难产生什么样的商业意义,也不能产生什么价值,这就很难直接变成软件。要使一个程序直接变成软件,中间就面临着很高的门槛问题。这个门槛问题来自于整个行业的形成。
现在,你写了一个程序以后,要面临商业化的过程。你要宣传,你要让用户知道,你要建立经销渠道,可能你还要花很多的时间去说服别人用你的东西。这是程序到软件的一个过程。这门槛已比较高了。
我们在和国内的大经销商的销售渠道的人聊天时,他们的老板说,这几年做软件的门槛挺高的,如果你没有五、六百万做软件,那是“玩”不起来的。我说:“你们就使门槛很高了。”他说:“那肯定是的。如果你写个“烂”程序,明天你倒闭了,你的东西还占了我的库房,我还不知道找谁退去呢。我的库房是要钱的呀!现在的软件又是那么多!”
所以,如果你没有一定的资产的话,经销商都不理你。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的,如果你的公司比较小,且没什么名气,你的产品放到经销商库房,那么他最多给你暂收,产品销不动的话,一般两周绝对会退货。因为现在经销商可选择的余地已很多了,所谓的软件也已经很多了。而程序则更多,程序都想变成软件,谁都说自己的是“金子”。但只有经受住用户的检验,才能成为真正的“金子”。
这就是美国为什么在20世纪90年代几乎没有什么新的软件公司产生的原因。只是原来80年代的大的软件公司互相兼并,我吞你,你吃我。但是,写程序的人很多,美国的程序变软件的门槛可能比我们还高,所以很多人写了程序就丢在网上,就形成了共享软件。
2. 共享软件
共享软件是避开商业渠道的一种方法。它避开了商业的门槛,因为这个行业的门槛发展很高以后就轻易进不去了。我写个程序丢在网上,你下载就可以用,这时候程序又等于软件。共享软件是这样产生的,是因为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如果说程序直接等于软件的话,谁也不会轻易把程序丢到网上去。
开始做共享软件的人并不认为做它能赚钱,只是后来用的人多了,有人付钱给他了。共享软件使得程序和软件的距离缩短了,但是它与商业软件的距离会进一步拉大。商业软件的功能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就不是一个人能“玩”得起来的了。这时的软件也已不是几个人、一个小组就能做出来的了。这就是在美国新的软件公司没法产生的原因。比如netscape网景是在1995~1996年产生的新软件公司,但是,两三年后它就不见了。
1.1.1 商业软件门槛的形成
1. 商业软件门槛的形成
商业软件门槛的形成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任何一个行业初始阶段时的门槛都非常低,但是,只要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它的门槛就必然抬高。比如,现在国内生产小汽车很困难,但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时候,你装4个轮子,再加上柴油机等就形成汽车。那时的莱特兄弟装个螺旋桨,加两个机翼,就能做飞机。整个行业还没有形成的时候,绝对可以这样做,但是,到整个行业形成时,你就做不了了。所有的行业都是这样的。
为什么网站一出来时那么多人去挤着做?这也是因为一开始的时候,看起来门槛非常低,人人都可以做。只要有一个服务器,架根网线,就能做网站。这个行业处于初始阶段时,情况就是这样的。但这个行业形成后,你就轻易地“玩”不了了。
国内的软件发展也是如此。国内的软件自从软件经销商形成以后,这个行业才真正地形成。有没有一个渠道是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形成的很重要的环节。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一个经销渠道,如果渠道形成了,那么这个行业也就形成了。第一名的经销商是1994年~1995年成立的,也就是说,中国软件行业大概也就是在1995年形成的,至今才经历8年时间的发展。
有一种浮躁的思想认为,中国软件产业应该很快就能赶上美国。美国软件行业是上世纪80年代形成的,到现在已经发展了20多年了。中国软件行业才8年,8年才是一个懵懂的小孩,20多岁是一个强壮的青年,那么他们的力量是不对等的。但也要看到,当8岁变成15岁的时候,它真正的能量才会反映出来。
2. 软件门槛对程序员的影响
现在中国软件行业正在形成。所以,现在做一个程序员一定要有耐心,因为现在已经不等于以前了。你一定要把所有的问题搞清楚,然后再去做程序。
对于程序员来说,最好的工作环境是在现有的或者初始要成立的公司里面,这是最容易成功的。个人单枪匹马闯天下已经很困难了。即使现在偶尔做两个共享软件放在网上能成名,但是也已经比较困难了。因为现在做软件的人已经很多了。这也说明软件已经不等于程序了,程序也不等于软件。
程序要变成软件,这中间是一个商业化的过程。没有门槛以前,它没有这个商业过程,现在有这个行业了,它中间就有商业化的过程。这个商业的过程就不是一个人能“玩”的。
如果你开始做某一类软件的时候,别人已经做成了,这时你再决定花力气去做,那么你就要花双倍的力气去赶上别人。
现在的商业软件往往是由很多模块组成的,模块是整个系统的一部分。个人要完整地写一个商业系统几乎是不可能的。软件进入windows平台后,它已经很复杂了,不像在dos的时候,你写两行程序就能卖,做个zip也能卖。事实上,美国的商业编译器也不是一个人能“玩”的。现在你可能觉得它是很简单的,甚至linux还带了一个gcc,且源程序还在。你可以把它改一改,做个vc试一试,看它会有人用吗?它能变成软件吗?即使你再做个界面,它也还是一个gcc,绝对不会成为visual c++那样能商业化的软件。
可见,国外软件行业的门槛要比中国的高很多了。我觉得我们中国即使再去做这样的东西,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了。这个门槛你是追不过来的。不仅要花双倍的力气,而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你还要完成别人已经完成过的工作,包括别人所做的测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你的软件与别人有竞争力,能与它做比较。
1.1.2 认清自己的发展
如果连以上认识都不清楚,很可能就以为去书店买一本mfc高手速成之类的书,编两个程序就能成为软件高手。就好像这些书是“黄金”,我学两下,学会了vc、mfc,就能做一个软件拿出去卖了。这种想法也不是不行,最后一定能行,但要有耐心,还要有机遇。机遇是从耐心中产生的,越有耐心,就越有机遇。你得非常努力,要花很多的精力,可能还要走很多的弯路。
如果你是从mfc入手的,或是从vb入手的,则如要做出一个真正的能应用个人领域的通用软件,就会走非常多的弯路。直接的捷径绝对不是走这两条路。这两条路看起来很快,而且在很多公司里面确实需要这样的东西,比如说我这家公司就是为另一个家公司做系统集成的,那我就需要这样的东西,我不管你具体怎么实现,我只需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行了。
任何软件的实现都会有n种方法,即使你是用最差的那种方法实现的,也没有问题,最后它还是能运行。即使有问题,再改一改就是。但是,做通用软件就不行了,通用是一对多,你做出来的软件以后要面向全国,如果将来自由贸易通到香港也好,通到国外也好,整个产品能销到全世界的话,这时候,通用软件所有做的工作就不是这么简单了。所以说,正确的入门方法就很关键。
如果你仅仅只是想混口饭吃,找个工作,可能教你成为mfc的高手之类的书对你就足够了。但是,如果你想做一个很好的软件,不仅能满足你谋一碗饭吃,还能使你扬名,最后你的软件还能成为很多人用,甚至你还想把它作为一个事业去经营,那么这第一步就非常关键。这时就绝对不能找一本mfc或找一本vb的书学两下就行,而是要从最底层开始做起,从最基本做起。
1.2 高手是怎样练成的
1.2.1 高手成长的六个阶段
程序员怎样才能达到编程的最高境界?最高境界绝对不是你去编两行代码,或者是几分钟能写几行代码,或者是用什么所谓的可视化工具产生最少的代码这些工作,这都不是真正的高手境界。即使是这样的高手,那也都是无知者的自封。
我认为,一个程序员的成长可分为如下六个阶段。
? 第一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能熟练地使用某种语言。这就相当于练武中的套路和架式这些表面的东西。
? 第二阶段
此阶段能精通基于某种平台的接口(例如我们现在常用的win 32的api函数)以及所对应语言的自身的库函数。到达这个阶段后,也就相当于可以进行真实散打对练了,可以真正地在实践中做些应用。
? 第三阶段
此阶段能深入地了解某个平台系统的底层,已经具有了初级的内功的能力,也就是“手中有剑,心中无剑”。
? 第四阶级
此阶段能直接在平台上进行比较深层次的开发。基本上,能达到这个层次就可以说是进入了高层次。这时进入了高级内功的修炼。比如能进行vxd或操作系统的内核的修改。
这时已经不再有语言的束缚,语言只是一种工具,即使要用自己不会的语言进行开发,也只是简单地熟悉一下,就手到擒来,完全不像是第一阶段的时候学习语言的那种情况。一般来说,从第三阶段过渡到第四阶段是比较困难的。为什么会难呢?这就是因为很多人的思想变不过来。
? 第五阶级
此阶段就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技术上的问题了,而是能从全局上把握和设计一个比较大的系统体系结构,从内核到外层界面。可以说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到了这个阶段以后,能对市面上的任何软件进行剖析,并能按自己的要求进行设计,就算是ms word这样的大型软件,只要有充足的时间,也一定会设计出来。
? 第六阶级
此阶段也是最高的境界,达到“无招胜有招”。这时候,任何问题就纯粹变成了一个思路的问题,不是用什么代码就能表示的。也就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
此时,对于练功的人来说,他已不用再去学什么少林拳,只是在旁看一下少林拳的对战,就能把此拳拿来就用。这就是真正的大师级的人物。这时,win 32或linux在你眼里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每一个阶段再向上发展时都要按一定的方法。第一、第二个阶段通过自学就可以完成,只要多用心去研究,耐心地去学习。
要想从第二个阶段过渡到第三个阶段,就要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例如有一个高手带领或公司里有一个好的练手环境。经过二、三年的积累就能达到第三个阶段。但是,有些人到达第三个阶段后,常常就很难有境界上的突破了。他们这时会产生一种观念,认为软件无非如此,认为自己已无所不能。其实,这时如果遇到大的或难些的软件,他们往往还是无从下手。
现在我们国家大部分程序员都是在第二、三级之间。他们大多都是通过自学成才的,不过这样的程序员一般在软件公司也能独当一面,完成一些软件的模块。
但是,也还有一大堆处在第一阶段的程序员,他们一般就能玩玩vb,做程序时,去找一堆控件集成一个软件。
现在一种流行的说法是,中国软件人才现在是一个橄榄型的人才结构,有大量的中等水平的程序员,而初级和高级程序员比较少。而我认为,现在中国绝大多数都是初级的程序员,中级程序员很少,高级的就更少了。所以,现在的人才结构是“方塔”形,这是一种断层的不良结构。而真正成熟的软件人才结构应该是平滑的三角形结构。这样,初级、中级、高级程序员才能充分地各施所长。三种人才结构对比如图1.1所示。
图1.1 三种人才结构对比
1.2.2 初级程序员和高级程序员的区别
一般对于一个问题,初级程序员和高级程序员考虑这个问题的方法绝对是不同的。比如,在初级程序员阶段时,他会觉得vb也能做出应用来,且看起来也不错。
但到了中级程序员时,他可能就不会选择vb了,可能会用mfc,这时,也能做出效果不错的程序。
到高级程序员时,他绝对不是首先选择以上工具,vb也好,vc也好,这些都不是他考虑的问题。这时考虑的绝对是什么才是具有最快效率、最稳定性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软件和别的产品不同。比如,在软件中要达到某个目标,有n种方法,但是在n种方法中,只有一种方法或两种方法是最好的,其他的都很次。所以,要做一个好的系统,是很需要耐心的。如果没有耐心,就不会有细活,有细活的东西才是好东西。我觉得做软件是这样,做任何事情也是这样的,一定要投入。

程序员到达最高境界的时候,想的就是“我就是程序,程序就是我”。这时候我要做一个软件,不会有自己主观的思路,而是以机器的思路来考虑问题,也就是说,就是以程序的思考方式来思考程序,而不是以我去设计程序的方式去思考程序。这一点如果不到比较高的层次是不能明白的。
你设计程序不就是你思考问题,然后按自己的思路去做程序吗?
其实不是的。在我设计这个程序的时候,相当于我“钻”入这个程序里面去了。这时候没有我自己的任何思维,我的所有思维都是这个程序,它这步该怎么走,下步该怎么走,它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我动这个部分的时候,别的部分是否要干扰,也许会动一发而牵全身,它们之间是怎么相互影响的?
也只有到达这个境界,你的程序才能真正地写好,绝对不是做个什么可视化。可视化本身就是“我去设计这个程序”,而真正的程序高手是“我就是程序”,这两种方法绝对是不同的。比如,我要用vb去设计一个程序,和我本身就是一个程序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别人也许觉得操作系统很深奥,很复杂,其实,如果你到达高手状态,你就是操作系统,你就能做任何程序。
对待软件要有一个全面的分析方法,光说理论是没有用的。如果你没有经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这四个阶段,则永远到达不了高境界。因为空中楼阁的理论没有用,而这些必须是一步一步地去做出来。
一个高级程序员应该具备开放性思维,从里到外的所有的知识都能了解。然后,看到世界最新技术就能马上掌握,马上了解。实际上,技术到达最高的境界后,是没有分别的。任何东西都是相通的,只要你到达这个境界以后,什么问题一看就能明白,一看就能抓住最核心的问题,最根本的根本,而不会被其他的枝叶或表象所迷惑,做到这一步后才算比较成功。
从程序员本身来说,如果它到达这一步以后,他就已经形成了开阔的思维。他有这种开放性思维的话,他就能做战略决策,这对他将来做任何事情都有好处。事实上,会做程序后,就会有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会怎么样把问题的表象剖开,看到它的本质。这时你碰到任何具体的问题,只要给点时间,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实际上,对开发计算机软件来说,没有什么做不了的软件,所有的软件都能做,只是看你有没有时间,有没有耐心,有没有资金做支撑。
这几年,尤其是这两三年,估计到2005年前,中国软件这个行业里面大的软件公司就能形成。现在就已经在形成,例如用友,它上市后,地位就更加稳固了。其他大的软件企业会在这几年内迅速长大。这时候,包括流通渠道、经销商的渠道也会迅速长大。也就是说,到2005年以后,中国软件这个行业的门槛比现在还要高很多,与美国不会有太大的差别。此时,中国软件才真正体现出它的威力来。如果你是这些威力中的一员,就已经很厉害了。
别人可能知道比尔?盖茨是个谈判的高手,是卖东西的高手,其实,比尔?盖茨从根本上来说是个程序高手,这是他根本中的根本。他对所有的技术都非常敏感,一眼就看到本质,而且他本身也能做程序,时常在看程序。现在他不做董事长,而做首席设计师,这时他就更加接近程序的本质。因为他本身就有很开阔的思维,又深入到技术的本身,所以他就知道技术的方向。这对于一个公司,对他这样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他判断错误一步,那公司以后再回头就很难了。计算机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不能走错半步。很多公司以前看上去很火,后来就
销声匿迹了,就是因为它走错一步,然后就不行了。为什么它会走错?因为他不了解技术的本质在哪里,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比尔?盖茨因为父母是学法律的,所以他本身就很能“侃”,很有说服力,而他又是做技术的,就非常清楚技术的方向在哪里,所以他才能把方向把握得很准确,公司越来越大。而别的公司只火一阵子,他却火了还会再火。就算微软再庞大,你如果不把握好软件技术的最前沿,一样也会玩完。就像intel时刻把握着cpu的最新技术,才能保证自己是行业老大。技术决定它的将来。

所以,程序员要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有非常强的耐心和非常好的机遇才有可能。事实上,现在的机会挺好的,2005年以前机会都非常大,以后机会会比较小。但是,如果有耐心的话,你还是会有机会的,机会都是出在耐心里。我记得有句话说“雄心的一半是耐心”,我认为雄心的三分之二都是耐心。如果你越有野心,你就越要有耐心,你的野心才有可能实现。如果你有野心而没有耐心,那都是胡思乱想,别人一眼就能看穿。最后在竞争中,对手一眼就看到你的意图,那你还有什么可竞争的?

1.2.3 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的吗
很多人都认为程序员是三十岁以前的职业,到了三十岁以后,就不应再做程序员了。现在的很多程序员也有这种想法,我觉得这种想法很不对。
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那时软件还没有形成行业,程序员不能以此作为谋生的手段时,你必须转行,因为你年轻的时候不用考虑吃饭的问题,天天“玩”都可以,但是以后就不可能了。
据我了解,微软里面的那些高手,几乎都是四五十岁的,而且都是做底层的。他们是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玩”程序的,所以对于整个计算机,他们是太清楚了。现在有些人主观臆断地希望微软第二天倒闭就好了,但那可能性太小了。因为那些程序员是从cpu是4004的时候开始,玩到现在奔腾iv,没有哪一代东西他们没有经历过。
你知道他们现在正在玩什么吗?现在正在玩64位的cpu。你说你普通的程序员,有这个耐心吗?没有这个耐心,你绝对做不了,你也绝对做不了高手。他为什么能做?因为他不仅是玩过来的,而且他还非常有耐心,每一步技术他都跟得上,所以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的难度和压力。
因为计算机技术没有任何时候是突变的。它的今年和去年相差不会很大,但是回过头来看三年以前的情况,和现在的距离就很大。所以说,如果你每年都跟着技术进步的话,你的压力就很小,因为你时刻都能掌握最新的技术。但是,如果你落下来,别说十年,就是三年,你就赶不上了。
如果你一旦赶不上,就会觉得非常吃力;如果你赶不上,你就会迷失方向;如果你迷失了方向,你就觉得计算机没有味道,越做越没劲。当你还只是有个思路的时候,别人的产品都做出来了,因为你的水平跟别人相差太远,人家早就想到的问题,你现在才开始认识。水平越高,他就看得越远,那么他的思维就越开阔;水平越低,想的问题就越窄。
64位cpu是这个十年和下个十年最重要的技术之一,谁抓住这个机会,谁就能抓住未来赚钱的商机。cpu是英特尔设计的,对这一点他肯定清楚。举例来说,如果从64位的角度来看现在的32位,就像从现在的角度去看dos。你说dos很复杂吗?当你在dos年代的时候,你会觉得dos很复杂。你说现在的windows不够复杂吗?windows太复杂了,但是你到了64位的时候再去看windows,就如同现在看dos一样。
整个64位系统的平台和思维方式、思路都比现在更开阔,打个比方说,现在的windows里面能开n个dos窗口,每个dos窗都能运行一个程序。到达64位的时候,操作系统事实上能做到开n个x86,开n个windows 98,然后再开n个windows 95都没有问题,系统能做到这一步,甚至你的系统内开n个windows nt都没有关系。这就是64位和32位的差别。所以,微软的那些“老头”,四、五十岁的那几个做核心的人,现在正在玩这些东西。你说微软的技术它能不先进吗?是linux那几个玩家能搞定的吗?
微软的技术非常雄厚,世界计算机的最新技术绝对集中在这几个人手里。而且这几个人的思维模式非常开阔,谁都没有意识到的东西他早就开始做了。现在64位的cpu都出来一二年了,你说有什么人去做这些应用吗?没有,有的就是那几个unix厂商做好后给自己用的。

所以,追求技术的最高境界的时候,实际上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对我来说,现在都三十三了,我从来没有想过退出这行,我觉得我就能玩下去,一直玩到退休都没有问题。我要时刻保持技术的最前端,这样的话对我来说是不困难的,没有任何累的感觉。
很多人说做程序不是人干的事情,是非人的待遇。这样,他们一旦成立一个公司,做出一点成绩,在辉煌的时候马上就考虑退出。因为他们太苦了,每天晚上熬夜,每天晚上烧了两包烟还不够,屋子里面简直就缺氧了,好像还没有解决问题。
白天睡觉,晚上干活,那当然累死了,这是自己折腾自己。所以,做程序员一定要有一种正常的心态,就是说,你做程序的时候,不要把自己的生活搞得颠三倒四的。如果非得搞得晚上烧好多烟才行,这样你肯定折腾不到三十岁,三十岁以后身体就差了。
事实上,我基本上就没有因为做程序而熬夜的。我只经历过三次熬夜,一次是在学校的时候,1986年刚接触计算机时,一天晚上跟一个同桌在计算机室内玩游戏,研究了半天,搞着搞着就到了天亮,这是第一次。然后在毕业之前,在286上做一个程序。还有一次就是超级解霸上市前,那时公司已吹得很大了,那天晚上没法睡觉。
一般来说,我也是十二点钟睡觉,第二天七点就起了。所以说,只有具有正常的生活、正常的节奏,才有正常的心态来做程序员,这样,你的思路才是正常的,只有正常的东西才能长久。搞疲劳战或者是黑白颠倒,时间长久后就玩不转了,玩着玩着就不想玩了。

posted on 2005-10-21 17:32 Steve 阅读(251) 评论(0)  编辑  收藏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